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高位部署聚合力 科学规划保民生---张掖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驶入快车道

来源:市搬迁办日期:2022-07-04


今年以来,张掖市坚持把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高位部署,定好“线路图”,确保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彻工作全过程,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谋划,高位部署,重点在“五个一”上下功夫,确保行动有方向、建设有抓手、发展有蓝图。一是压实“一个责任”。成立由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地震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县区、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包抓村组”工作机制。按照“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要求,靠实“市、县、镇、村”四级责任,加强统筹调度,定期分析研判,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确立“一个目标”。按照“走在前、做示范、创经验”的定位,主动对标对表,紧扣阶段性重点工作和硬性指标,科学合理确定2022年搬迁目标任务,确保9月底前完成60%、12月底全面完成。坚持把如期高质量完成搬迁任务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找问题、查不足、补短板、促提升,力争率先为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三是编好“一个方案”。围绕“人、地、钱”三项关键,结合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编制搬迁总体方案,合理制定搬迁计划、安置方式、工作任务,进一步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形成合力。按照农民群众集中安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公共服务集中配套的原则,以县城周边和中心村镇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搬迁安置项目,确保有章可循、有序实施四是统一“一个标准”。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生态移民、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类型,基本统一农村安置、城市安置、住宅楼房安置和平房安置标准,统筹安排资金,确保县区补助标准基本平衡,合理稳妥使用“10+5”补助资金。五是定期“一个通报”。按照县区推进“时间表”,统筹搬迁协议签订、旧房拆除、安置房选址建设和搬迁入住等要素,健全完善信息报送、工作督导、定期通报、联席会议工作调度机制,每周对搬迁进展、存在问题、工作重点通报研判,倒逼搬迁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今年6月10日,市委、市政府举行2022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进一步打响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的“发令枪”,也标志着搬迁工作驶入快车道。

二、精准定位,下好“先手棋”,确保政策统领、凝聚共识。坚持把政策红利最大化惠及搬迁群众作为推进搬迁工作的强力抓手,细化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激发搬迁群众的积极性。一是精准识别“让谁搬”。按照“统筹规划、应搬尽搬、分期分批、科学有序”的原则和村不漏社、社不漏户的要求,委托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会同县区,对县域内存在生态及地质灾害隐患的重点区域全面开展摸排,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为组织实施避险搬迁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计划5年搬迁24695户、83891人,其中2022年搬迁15217户、52984人,约占全省年度搬迁总户数的40%。二是分类施策“如何搬”。针对搬迁户的个性差异,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在保证补助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的同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明确整村搬迁、插花型搬迁、县城搬迁、集镇搬迁等不同类型的补助形式,制定补助政策,给基层留出更多操作空间,防止造成政策机械“落不实”。三是强化动员“放心搬”。按照“分片包抓、动员到户、协议到人”的要求,加大政策宣传,做好解疑释惑,动员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率先垂范、带头搬迁,以点带面打开工作突破口。坚持“尊重、适应、引导、改进”群众工作四部曲,帮助群众算好生命财产“安全账”、避险搬迁“经济账”、人居环境“生态账”、生产生活“长远账”,变干部动员宣传为搬迁户主动“现身说法”,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至目前,签订搬迁安置补偿协议9693户,拆迁2058,搬迁安置2656户。

三、科学规划,打好“攻坚战”,确保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坚持规划先行,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进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设,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好。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安置区域。注重集中安置点规划与县城、乡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相衔接,选址主要向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周边、中心村和交通便利、产业发展基础好、土地资源丰富地区集中。同时,尽量依托现有基础设施,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选用存量建设用地,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确保守牢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二是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功能合理、宜居宜业”“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配套建设与安置规模相匹配的水、电、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对规划安置点周边统筹安排布局学校、医院、市场、商业网点以及社区服务等必要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宜居社区,为搬迁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开辟“一条龙”全程审批绿色通道,对搬迁安置点建设审批实行“特事特办”,项目审批手续实行容缺受理,报批流程实行优先办理,进一步精简报批材料,落实专人负责,实行限时办结,有力助推了搬迁项目实施进度。目前,全市共落实搬迁安置点47个,其中已有安置点30个,开工建设安置点17个。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