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甘肃张掖:加快推进“信用+”模式 赋能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日期:2025-03-25


张掖市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信用+种业全链条治理模式。2024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120.7万亩,产种量5.32亿公斤,占据全国玉米种子市场半壁江山,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达192.38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信用+监管,规范行业市场秩序

依托张掖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包含电子信用档案、实地信用认证等在内的动态信息数据库,全面归集种子领域市场主体多维度信用信息,构建立体信用画像。出台《玉米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分值量化标准》,综合运用国家、甘肃省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种子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连续年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2024年评定AAA+级46家,AAA级24家,AA级13家,A级8家。

聚焦信用+法治,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在甘州区西郊法庭创新设立全国首家专业化种子法庭,构建信用+司法协同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与案件审理联动机制,对AA级以上企业纠纷优先适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化解机制,涉种纠纷化解周期缩短28 天,调撤率提升9.2%。组建由高校专家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代表构成的专家陪审团,累计参与审理重大涉种案件46起。推行合同范本信用审查制度,通过规范合同文本使用使辖区涉种纠纷同比减少31.11%。

聚焦信用+溯源,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构建形成了种子生产许可、生产品种备案、种子产地检疫、种子调运检疫、制种生产合同、安全生产管理、商标使用许可、企业信用评价“八位一体”监管服务体系。依托张掖市信用平台与行政监管、行业协会等部门信用信息建立专属信用二维码,整合种子认证标识,打造码上诚信,实现对种子行业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控,构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流通的全流程追溯机制。

聚焦信用+激励,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率先在种子行业探索构建以政府、金融机构、涉种企业等多方协同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涉种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通过对核心企业开展信用评级与风控管理,确定信用贷款额度,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交易涉种关联方进行信用分配,形成1+N供应链金融模式,助力涉种企业获得金融资源。依托甘肃省信易贷·陇信通平台创新推出支种贷”“农担贷等专项信贷金融产品,以信用助力种业融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信用服务,提升营商服务效能

深化信用+地企协同机制,将信用评价纳入常态化沟通体系。推行店小二服务模式,对守信企业在用地、融资、引才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运用信易贷”“信易批等工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企业信用分级+基地动态管理机制优先保障高信用企业制种基地资源,在质量追溯体系中嵌入全链条信用档案。强化多部门协同执法,严惩涉种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形成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合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通过信用模式创新,张掖现代种业实现市场秩序由,产业发展由,品牌价值由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三年增长47%,“张掖有种·种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2024年制种款兑付率达100%,农民人均制种收入突破1.2万元,走出了一条信用赋能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促进信用建设的良性发展道路。(张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屈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