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10-11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临泽县依托河西走廊独特自然条件,聚焦创新与生态平衡,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加工能力、完善质量监管等举措,打造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推动种业从“量增”迈向“质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如今,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带动地方发展、改善环境、助农增收,走出特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一、案例背景
临泽县地处甘肃省张掖市,年降雨量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种子发芽率达95%以上,显著高于全国93%的平均水平,享有“天然玉米种子生产车间”“玉米制种超大规模县”的美誉。其玉米制种基地连续多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玉米种子约1.5亿公斤,占全国玉米种子产量的13%。近年来,该县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全链条”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从传统粮食生产到现代种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以玉米制种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对优质种子的需求与日俱增,制种基地碎片化、土壤退化、水资源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拦路虎”,使得制种产业陷入了“大而欠优”的困境,生态产品的价值难以充分释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二、具体做法
一是建设生态化基地,筑牢产业绿色根基。产业要发展,基地是根本。临泽县通过系统性土地整治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实施“一户一块田”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分散耕地,建成28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制种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提升土地集约化水平和种子质量稳定性。推广“土地银行”运营模式,构建“农业投资平台+村集体经济公司+种子企业+基地”四级架构,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耕地,农业投资平台实施高标准建设,种子企业整体租赁经营,形成“一企一基地”格局。2025年该模式覆盖基地11.28万亩,吸引中种国际、康裕公司等10家种业企业入驻,倒逼企业提升生产标准与生态管理水平,形成“良企有良田、良田制良种”的良性循环。
二是延伸精深加工链,提升生态溢价能力。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临泽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让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产业的整体带动能力。推动“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构建,扶持甘肃中作农业科技等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自主培育中作719、A1919等15个耐密抗病高产新品种,填补区域育种空白,增强产业话语权与生态产品溢价能力。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集群,建成25座加工中心、15条果穗烘干线、30条成套加工线等,提升种子筛选、烘干、包装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年精深加工能力达1.3亿公斤,带动全县种子行业培育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让产业的经济效益节节攀升。
三是创新资源循环化利用,激活生态资源价值。为着力解决每年高达28.3万吨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难题,临泽县精心构建“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位一体的综合利用路径,引进甘肃鸿泽等企业,将秸秆转化为食用菌基质、生物质燃料、有机肥原料,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建设百惠沃田、奋君等4家有机肥生产企业,研发生产使用凹凸棒生物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0%,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可持续生产能力。农田废旧滴灌带易成污染源,在7个镇设“十有标准”废旧地膜镇级回收站24个、村级回收点47个,进行统一回收后运至天业节水等加工企业,经高温熔融、挤出等工序制成再生塑料颗粒,再重新加工为新滴灌带。该循环模式年消化5000吨废旧塑料(含滴灌带),产3000吨再生颗粒,有效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四是赋能智慧化服务,降低全链生态成本。发展土地托管、“田保姆”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从播种、去雄到统防统治的“菜单式”服务,亩均降低农户投入成本约350元,减少分散经营的资源浪费与生态低效。实行数字化赋能农田管理,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田间抽检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网络,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实现远程精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用水量从每亩750立方米降至350立方米,劳动力亩均节本500元以上。建成国家级玉米种子质检中心,年检测样品3000余份,接入全国种业DNA指纹数据库与大数据平台,严格执行发芽率≥94%、纯度≥98%等扩繁标准,实现种子生产全链条可追溯、质量安全可管控。
三、主要成效
一是经济价值加速倍增。通过资源整合,2024年玉米制种产值突破30亿元,税收超4500万元,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30亿元以上,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临泽县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效益最为显著的主导产业,昔日的“种子田”变成带动地方发展的“聚宝盆”。
二是生态效益逐步凸显。始终坚守生态底线,让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有机肥替代、机械化减人增效等措施,显著降低单位产出的水、肥、人工生态成本;高标准基地建设遏制耕地碎片化与土壤退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实现了从“资源消耗”到“绿色循环”的转变。
三是社会效益多方共赢。玉米制种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让农民、乡村、社会多方受益,基地“一企一基地”运营模式保障农户稳定租金收益与务工机会;吸引大量人才回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社会化服务亩均降本增效直接惠及农民,全产业链间接带动超60%农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四是品牌影响持续攀升。临泽县玉米种子依托全程可追溯体系与超国标品质把控,从育种到种植全链条筑牢质量根基,已跃升为全国种业核心供应基地,年供应量稳居行业前列。其生态产品价值通过种子市场溢价、种植技术输出、标准化模式推广等多元渠道高效转化,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增值典范。
一粒小小的种子,不仅能长出丰收的希望,更能书写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大文章。临泽县通过破解制种产业的“绿色溢价”难题,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探索出深度融合生态优势、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泽模式”。(临泽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