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03-26
近年来,张掖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将生态保护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作为”,以创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样板区为目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路径,奋力推进绿水青山“好颜值”向金山银山“好价值”转化。
围绕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加强调查监测核算
把监测核算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科学核算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加强调查监测。全面开展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形成生态产品信息库。积极申报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国家试点,编制《甘肃省张掖市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国家试点方案》。建立核算体系。完成《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建成生态产品总值(GEP)自动核算和展示平台,实现生态资源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管理和动态价值评估。科学核算价值。完成2021、2022年度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发布《张掖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常态化。
聚焦破解生态产品“难抵押”创新金融支持力度
探索开展生态产品质押担保、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工作,推动生态产品可质押、可融资。开展质押担保。将碳汇预期收益权、生态产品资产等作为质押物,创新推出“生态贷”“GEP贷”“水权贷”等金融产品,畅通生态资源资产抵押融资渠道。发展绿色金融。制定绿色项目清单,确定市级绿色项目107项、申报省级绿色项目27项,积极协调对接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全市57项绿色项目获得贷款授信,总额度达283.9亿元,为26个新能源项目发放贷款31.54亿元。推进绿色保险。建立绿色保险保费补助机制,助力生态保护、支持绿色产业发展。2024年全市投保森林保险152.72万亩,保险金额7.55亿元,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45户,保险金额6242万元。
着眼破解生态产品“难交易”问题大力推动开发交易
把开发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持续在“建平台、扩容量、促交易”上下功夫。搭建交易平台。建立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上线生态权益交易、碳普惠等板块,逐步将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列入交易范围。做大碳库容量。在实施“两重”规划、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大生态项目中融入碳汇思维,形成“碳汇+N”林草生态建设模式,提升林草固碳能力。推进碳汇交易。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以CCER项目为主、VCS项目为辅、地方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为补充的张掖碳汇开发应用体系。突出张掖市林业、草原、湿地等特色资源,加快开发碳汇方法学,促进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紧盯破解生态产品“难变现”加快促进价值使用
树立“取之于生态、用之于生态”的价值理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进。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利用全市林草碳汇收益资金,设立全省首个1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首期1.7亿元的基金实现挂牌首发,重点支持生态产业发展。推进碳普惠发展。探索“碳普惠+募资造林”新模式,吸引省内外企业募捐资金2300多万元,打造碳汇公益造林基地3.6万亩;建立碳账户制度,确定14户生态企业名录,依据企业碳排放情况确定授信贷款额度;积极推动“碳标识”认证,打造全国首个娃娃菜农产品碳标签。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推广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六县区及山丹马场全部列入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补助范围。扎实开展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试点工作,建立全国首个内陆河流域水生态横向补偿机制,累计争取省级奖励资金8497万元。
张掖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以来,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搭建平台、探索交易、加速转化”的思路,加快建立“资源核查—价值核算—开发交易—反哺产业、生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形成生态产品价值“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运行模式,系统掌握生态产品种类、分布、价值等信息,全面完成2021年、2022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2021年全市GEP总值为2339.41亿元、2022年GEP总值为2331.28亿元,为核算结果应用奠定了基础。张掖市在全省率先碳汇交易,实现净收益745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均开发成功的市州。在全省率先完成35万亩造林碳汇、400万亩草原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实现净收益7450万元。完成全省首期造林碳汇CCER项目部分减排量预售,预售金额200万元。完成全省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款、3笔380万元的“GEP质押+信用担保”贷款、两笔“水权”质押贷款共700万元成功落地,填补了全省生态权益质押贷款方面的空白。利用林草碳汇收益资金设立的首期1.7亿元的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已完成投放1.2亿元,全市各银行机构绿色贷款157.59亿元,同比增长31.3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2024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高于全省10.4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第4大蔬菜供应基地和全省最大的人工饲草种植基地、第2大鲜奶生产基地、第3大肉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并网和在建风光电666万千瓦,绿电占比达77%、高于全省13.7个百分点,被确定为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以沙治沙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五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甘肃省张掖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供稿:罗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