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4-06-25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实施“千乡万村沐光行动”部署,因地制宜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山丹县立足能源资源优势,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开发利用场景、投资建设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在东乐镇山羊堡村探索“分布式光伏+”新模式,将分布式光伏与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统筹推进,为零碳乡村建设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试点经验。
一、“分布式光伏+清洁取暖”一体建设,打造乡村绿色供暖新样板
清洁供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一头连着群众冷暖,是能源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山丹县与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中心合作,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清洁供暖”新型供暖模式。由浙江正泰安能数字能源公司投资建设,以租赁的方式利用农户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将燃煤设备替换为新型节能电采暖设备。按照每户安装60块(0.04兆瓦/块)光伏板计算,企业以发电上网为收益,群众每年增加3000元屋顶租赁收益,用以抵扣电采暖费用。初步计算,户均可节约取暖成本600-2500元左右,降低能耗3.5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吨,初步实现“绿电+清洁供暖”的零碳村庄。
二、“分布式光伏+集体经济”赋能增效,培育村集体经济新引擎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分布式光伏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村委会、学校屋顶等村集体闲置资源和电网接入、消纳条件成熟等优势条件,村集体以入股或租赁的方式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建立“绿色发电站”,资产、发电收益或租赁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同时可开发部分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据测算,全村预计可利用闲置屋顶面积约2800平方米,可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500千瓦,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4000元,实现村集体一次投入、长期稳定收益的目标,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互惠共赢的发展新路子。
三、“分布式光伏+设施养殖”一地两用,探索生态畜牧业新路径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为有效带动产业协同发展,结合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实施,切实发挥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出一条养殖圈舍棚顶用光伏板覆盖,实现棚顶上光伏发电、棚舍内养殖的“光伏+养殖”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将“闲置顶棚”变身为“绿色生产线”。一方面降低养殖棚圈投资成本,同时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四、“分布式光伏+和美乡村”统筹推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标杆
乡村美,是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篇章。结合山羊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建设思路,利用分布式光伏建设彻底改善群众后院面貌,打造面貌统一、使用高效的光伏矩阵后院,使光伏建设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同时,对原有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切实解决村庄线路凌乱、配电设施老旧的问题,有力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供稿: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