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4-01-04
耕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保护耕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案例背景
张掖自古就有“西北粮仓”之称,2022年全市粮食面积318.85万亩,占全省粮食面积7.87%;粮食产量151.17万吨,但占全省粮食产量11.95%。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年均产种量4.2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1.6%、45%,在国家粮食安全、种子安全战略格局中位置重要、作用特殊。近年来,全市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实施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稳定农用化肥施用总量,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制定下发《张掖市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全力推行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措施,科学控制和减少化肥施用总量,提高肥料使用效益,有效控制了全市化肥使用增幅。
(二)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下发了《2023年全市耕地质量建设工作要点》《张掖市2023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和氮肥定额用量(试行)及有机肥施用最低限量标准(试行)》,根据区域耕地地力条件和农户施肥现状,分区域分作物科学调整作物施肥配方,完善施肥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主要经济作物优化施肥方案,夯实化肥零增长工作基础,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50.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全面推广减肥增效技术落地。进一步加大制种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田间施肥指导,引导群众科学施肥,科学减肥,降低生产投入成本,提高产量效益。实施“三新”集成配套落地行动,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配套减肥示范带7个,辐射推广面积15万亩。甘州区完成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10万亩,全市完成有机肥施用面积186.5万亩,种植绿肥16.644万亩,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碳汇能力,推进全市农业绿色发展。
(四)大力推进土肥水技术社会化服务。强化农企合作,鼓励引导肥料生产企业直接为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供应配方肥,积极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技术服务,科学制订托管方案,精准开展托管服务,构建“一主多元”科学施肥推广体系。全市参与水肥一体化社会化服务组织25个,托管面积41万亩。土肥水技术社会化托管服务多点开花,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效解决了农户种植科技和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深入推进。
(五)融合推进水肥一体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为基本原则,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61.26万亩,累计达到319.16万亩,以玉米制种、绿色蔬菜、马铃薯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建成水肥一体化核心基地166.27万亩。将水肥一体化作为张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头戏,不断提高张掖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取得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强化耕地改良、地力培肥和先进适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情况下,2022年全市化肥用量29.42万吨,比2017年减少3.34万吨,下降率10.2%,继续保持化肥使用总量负增长态势。2022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52%,比2017年提高了3.92%,全市科学施肥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探索出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机制,有力推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耕地基础地力,加快了张掖农业绿色发展步伐。
四、案例分析
综合分析,通过大力推行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措施,科学控制和减少化肥施用总量,顺利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改善了土壤的质量,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供稿:市农业农村局 李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