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市教育局 零碳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多能耦合降碳争创零碳校园

来源:日期:2023-12-08

近年来,张掖市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争创国家“零碳”城市,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张掖市政府于2023年引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零碳”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张掖中学零碳校园综合能源项目。

一、案例背景

甘肃省张掖中学创建于1917年,2018年学校整体搬入甘州区滨河新区新校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11.5129万平方米,采暖面积11.5129万平方米。有单体建筑17栋,其中教学楼6栋,学生公寓楼6栋,科技艺术楼1栋,餐厅1栋,体育馆1栋,行政综合楼1栋。学校现有师生4337人,教学班86个,用能人数4523人。学校先后荣获“市级绿色文明学校”“全省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等8项国家级和6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通过三峡集团的投资建设实现了从“绿色校园”到“零碳校园”的历史性转变,校园用能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二、主要做法

一是节能技术改造降能耗。通过集中对校内照明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原有光效较低,均匀度不够的115间教室普通节能灯更换为高效光源;同时,对校园主要电路灯进行更换,新建100盏校园风光储路灯(可调光),进一步充分利用可再生风光能源,同时加大控制系统领域的研究应用,建设完成风光储、市电四位一体,外加多种感应(光照、人/车流、时间)控制于一体新型路灯系统,照明系统综合能效提升50%以上,实现了节能降耗目标。

二是新能源设施建设减排。在尽最大可能保证现有建筑外观条件下,新建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0.95MWp,设计总体采用“低压并网,本地消纳,余额上网”的方案。同时为促进学校教职工绿色交通出行及通行的便利,校园内新建9台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及5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同时结合新建的100kWh/215kWh户用储能系统,进一步提高绿色能源占比减少碳排放。

三是能源数字化转型提效率。对校园内用能点的水、电能源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物联网手段实现用能数据的实时更新。同时大数据分析用能习惯实现校园能源的高效管理,对地源热泵站等重点用能设施实现无人化高效运行,大大提升了校园内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取得成效

一是节能效果显著。张掖中学通过一系列改造项目的实施,让校园每年因此节约用电80.26万kWh,单位面积电耗下降了19.5%。

二是经济效益突出。校园内各种节能措施及新能源建设让学校每年能够节省约45万元,设施系统10年寿命内累计能带来约450万的经济收益。

三是社会效应提升。张掖中学作为张掖市首个“零碳城市”试点项目,通过节能降耗、绿电消纳和能源管理平台等多种手段,实现了“零碳校园”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科技项目创新性突出。在工程项目示范应用中,集中解决多个技术难题,如智慧型风光储路灯保温、控制技术,地源热泵站的控制优化算法、碳流追踪技术问题等前后有20余项专利、软著技术应用项目中。

四、案例分析

学校通过分布式光伏、地热能、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含定制系统分析模型)、照明系统改造、充电桩应用、储能系统示范等多种节能措施降低碳排放,结合校内资源,引进第三方进行碳核查,碳汇交易等多种手段,最终实现张掖中学的零碳校园。通过在张掖中学建立试点项目,搭建校园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总体提高了校园绿色能源消纳比例,实现了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000吨的目标。为张掖市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争创国家“零碳”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供稿:市教育局 任全忠)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