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山丹案例:电流奔涌,新能源开动“绿色快车”

来源:日期:2023-11-16

近年来,山丹县立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充分挖掘能源绿色生态价值,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全领域、全链条、全周期发展,聚力打造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生态、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一、案例背景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塞上明珠、丝路重镇张掖的东大门,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长148km,东西宽89km,总面积5402k,素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辖区内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北部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年辐射量在5900MJ/(㎡·a6100MJ/·a,适合开发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南部祁连山及其余脉风力资源充足,100m高度年平均风速介于4.42m/s6.50m/s,风功率密度介于80W/260W/,适合开发建设风力发电项目。

20204月,全国光伏发电、风电红色预警全面解除,甘肃省由红色预警区域转变为橙色预警区域2022年,《张掖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报告》中将山丹县定位为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由此,山丹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期间,山丹县计划开发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风电853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规模为833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山丹县抢抓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紧紧围绕市上提出的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东乐北滩、花草滩两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推动了生态产品产业链条延伸拓展。

主要做法

近年来,山丹坚持新能源产业主攻方向落地实施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项目、优质项目,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行基地建设,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对新能源发电项目进行集中布局,在确定规划场址范围后,对规划区道路工程、防洪工程、集电工程和送出工程进行统筹规划,提前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因素排查。同时,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调查、压覆文物调查、涉林涉草、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安全预评价、社会稳定性评价等手续办理,力求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的新能源基地开发环境。

二是狠抓通道建设,保障项目顺利并网。紧盯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将330kV汇集站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各级职能部门开通绿色通道,指导建设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并协调各接入企业与汇集站项目业主签订并网协议,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如期并网。202211月,作为全省十四五新能源规划的首座330kV汇集站率先并网运行山丹县绿色能源外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紧盯薄弱环节,推动产业链发展。成立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招商专班,以工业园区为平台载体,深入实施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立足县域能源开发及电力输送通道优势,坚持新能源产业主攻方向,成功招引新能源集维中心、伟力得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上海采日储能电池、甘肃河山线缆、中钠储能、国综绿能磷酸铁锂电池等6家企业入驻园区。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生态产品应用场景有效拓展,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山丹县坚持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持续推进能源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山丹县加快传统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引导高耗能企业探索使用新能源电力,进一步拓展了生态产品应用场景,促使生态价值不断向周边行业领域转化

二是生态产品品牌溢价持续提升,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山丹县新能源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大,为山丹县新能源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风光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产品,其生态溢价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了山丹县的竞争优势。

三是生态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大。随着山丹县新能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其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行业空间大的特征进一步显现,产业链条从风光电、装备制造、储能等行业领域逐步向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行业领域延伸,带动了其他传统产业向生态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山丹县带来了更多创业和投资的机会,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和投资者纷纷涌入这一领域,在扩大就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案例点评

    新能源凭借其固有的可持续性、低碳排放和环境友好等特性,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价值,切实推动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山丹县紧抓政策利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响应"“双碳”战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实现城市绿色能源消费方面意义重大,进一步拓展了县域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供稿:山丹县发改委)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