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市金融办:张掖市创新“活体”抵押贷款助推奶牛产业发展

来源:日期:2023-10-24

张掖市针对奶牛养殖企业“活体资产抵押难、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加强“政银保企”合作,引导保险机构为前进牧业等12家奶牛养殖企业49813头奶牛办理养殖保险,兰州银行张掖分行、甘肃银行张掖分行、张掖农商银行、高台农商银行为奶牛养殖企业发放奶牛抵押贷款6.31亿元,开辟了养殖企业“活体”奶牛资产能确权、能抵押、能贷款的新路径,有力助推了全市奶牛产业发展。

一、建立活体抵押贷款模式。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张掖市分行等部门单位借鉴其他省市“活体资产金融化”抵押贷款做法,深入市内奶牛养殖企业、银行机构、保险公司调研,找准制约奶牛抵押贷款过程中活体抵押登记难、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贷后监管不完善”等难点堵点,建立完善“活体确权+保险+银行放贷+第三方监管”贷款模式,明确部门职责、活体抵押范围、奶牛价值确定、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监管方法等,成功化解了各方对奶牛抵押风险隐患和疑虑担忧,确保奶牛资产抵押融资“行得通”。

二、推进活体资产确权登记。面对“活体”无法确权登记为“抵押物”获得贷款的问题和重复抵押带来的信贷风险,集思广益、多方论证,引导奶牛养殖企业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将奶牛纳入登记范畴,进行线上登记、公示公开,为奶牛办理了“金融身份证”,将以往无法变现的“活体”奶牛变成了可以抵押融资的“资产”奶牛,为奶牛抵押担保贷款提供了融资依据和可靠支撑,确保奶牛资产“抵得了”。

三、加强信贷管理风险防控。针对贷后“活体”抵押物流失风险,引入保险机制,奶牛养殖企业购买奶牛保险,一旦发生不可抗的自然灾害、疫病灾害等,由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为养殖企业和放贷银行“兜底”,化解了抵押奶牛疫病、意外死亡等风险,提升风险保障和增信能力。养殖企业和各保险公司为奶牛办理养殖保险,安装“电子耳标”、进行“畜脸识别”,避免养殖企业重复申请理赔、替换理赔、替换抵押等道德法律风险,确保风险“控得住”。针对贷后监管难题,采取“银行直接监管或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模式,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线上线下动态监管,银行或担保存货管理公司利用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电子耳标(项圈)等手段,全时段监管存栏奶牛,消解了银行对抵押物失控顾虑,确保奶牛资产“看得住”。

四、持续优化融资服务流程市政府金融办与各银行机构协同工作,扎实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百日攻坚行动和金融进企业大走访大服务活动,主动进企业收集企业贷款信息,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带着信贷产品主动下沉企业作业务,实现了“企业找银行向银行找企业”的转变。银行机构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从奶牛抵押公示登记、申请贷款、银行机构受理、确定放款仅用半天时间就可完成,大幅提升贷款效率。精简奶牛价值评估流程,银行与企业通过内部议价方式,双方签订互相认可的议价书,确定奶牛价值和放款额度,提高评估效率,实现奶牛价值评估“零费用”。

五、落实让利优惠扶持政策。银行将抵押贷款利率保持在6.9%以下,并持续下调贷款利率,为奶牛养殖企业充分让利。落实奶牛政策性保险补助政策,按照各级财政补贴90%、企业承担10%的保费比例,今年以来为抵押企业补贴奶牛保费3500多万元,提供保风险保障近6.7亿元。银行机构根据奶牛市场价格、存栏数量、信用状况和企业还款能力等综合因素,按照评估价值的40%发放贷款,最大限度满足奶牛养殖企业融资需求。根据奶牛养殖生产周期和收益周期,为企业提供最长8年期奶牛抵押贷款,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资金“活水”,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支持奶牛产业发展壮大。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