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02-25
近年来,张掖市锚定“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深度融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布局,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厚植诚实守信的行业土壤,推动“张掖有种种天下”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以信为环,守护粮“芯”》荣获第六届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彰显了张掖在种子行业信用监管方面的卓越成就。
一、举措内容
(一)制度先行,打响品牌聚优势。坚持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制定印发《张掖市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张掖市玉米制种“五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提升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快构建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深入挖掘“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推动“张掖玉米种子”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二)科技赋能,突破核心锻长板。制订奖励扶持政策,支持信用等级高的玉米制种企业创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科研试验站,引导企业依托产业功能区成立产业联盟,组建种业集团,设立种子产业基金,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沟通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打造种业“中国芯”。
(三)信用为基,优化环境助发展。利用“治理+行业自律”共振效应,深入开展涉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有效治理涉种领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加大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商务、知识产权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执法力度,形成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合力,严惩涉种领域严重失信主体,不断规范涉种经营行为。建立制种企业与基地乡镇、村透明合作关系,制定行业自律与监督反馈规则,遏制涉种违法生产、企业间抢撬基地等行为。
二、亮点做法
(一)聚焦“信用+监管”,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依托张掖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包含电子信用档案、实地信用认证等在内的动态信息数据库,全面归集种子领域市场主体多维度信用信息,构建立体信用画像。出台《玉米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分值量化标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种子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2023年度玉米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AAA+级34家,AAA级32家,AA级14家、A级9家】。
(二)聚焦“信用+溯源”,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形成了种子生产许可、生产品种备案、种子产地检疫、种子调运检疫、制种生产合同、安全生产管理、商标使用许可、企业信用评价“八位一体”监管服务体系。依托张掖市信用平台与行政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部门信用信息建立专属信用“二维码”,整合种子“认证标识”并嵌入“甘快办”,打造“码上诚信”,实现对种子行业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控,构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流通的全流程追溯机制。
(三)聚焦“信用+激励”,推动产业生态发展。率先在种子行业探索构建以政府、金融机构、涉种企业等多方协同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涉种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通过对核心企业开展信用评级与风控管理,确定信用贷款额度,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交易涉种关联方进行信用分配,形成“1+N”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助力涉种企业获得金融资源。
三、取得成效
自探索推行“信用+种子”模式以来,扶优扶强了优势企业,巩固稳定了制种基地,持续壮大了制种产业,初步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玉米制种面积120.7万亩,产种量5.32亿公斤,较2021年增幅达27.6%,全国玉米种子市场每两粒种子就有一粒源于张掖,张掖占据了中国玉米种业“半壁江山”。制种企业兑付农民制种款明显加快,由过去“跨年兑”变为现在“当年清”,玉米制种款年度兑付率均达到100%。20家总部在外企业在张掖建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结算中心。连续5年颁布张掖市玉米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结果,A级以上企业达70%以上。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品牌专家团队依据《品牌价值评价农产品》等国家标准,使用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对“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进行评估,经过综合评价,2024年“张掖玉米种子”品牌测评价值为192.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