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甘肃省民乐县西南部,13.29万亩黑河水系蜿蜒成链,13.58万亩林区万木争荣。近年来,民乐县公安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标落实,深耕生态警务,统筹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幅天蓝水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在祁连山北麓徐徐展开。
联勤共治 织密保护“一张网”
“以前护林靠‘单打独斗’,现在联勤机制让我们‘攥指成拳’。”站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河口核心区的海潮坝生态警务室,民乐县公安局顺化派出所民警冯玉华指向远处正在开展联合巡查的执法队伍说。这个今年成立的警务室,已成为统筹保护黑河水系和林区生态安全的“中枢神经”。 海潮坝生态警务室的成立,打破了过去“林草管林、水利管水、公安管案”的碎片化治理模式。民乐县公安局联合林草、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8个职能部门,共同建立联勤机制,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今年以来,他们开展联合巡查6次,覆盖3.24万亩林地、9.44万亩草地、0.16万亩湿地及水域岸线,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处,调处水事纠纷1起。
智慧警务 激活治理“新引擎”
清晨的阳光洒在祁连山北麓,民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朱祥轻点操作台,一架警用无人机从大河口保护站腾空而起。高清摄像头掠过林海,实时画面同步呈现在民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屏上。这是民乐公安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的日常场景。
民乐县公安局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引领,精心打造“前端感知+智能研判+精准处置”的智慧生态警务系统。他们通过整合祁连山大河口保护站的高清摄像头、县林业和草原局的监测点位及草原火灾监控设备,实现“一屏观全域”,同时投入使用警用无人机,构建“无人机巡航+地面传感器+视频监控”的空地协同网络。
“过去巡逻天不亮就得出发,天黑才能回来,现在通过无人机就能完成大范围巡查。”朱祥介绍,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可识别0.5平方米的异常热源,热成像设备能在夜间捕捉2公里内的活动迹象,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2024年以来,民乐县公安局通过科技手段累计发现并处置违规用火、盗伐林木等线索7条,涉生态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2%。
严打犯罪 筑牢安全“防护盾”
为守护祁连山生态环境,民乐县公安局紧盯盗伐林木、非法狩猎、危害野生动植物、占用农用地等突出问题,并开展专项行动。今年6月,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通过群众举报线索,成功破获非法狩猎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当场查获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死体6只。“我们坚持‘打源头、断链条、追责任’,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民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教导员王明星说。
民乐县公安局始终保持对涉林涉野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强化行刑双向衔接、信息互通共享、案情会商研判等机制,与林草、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每周联席会议、每月联合督查”制度。他们针对农贸市场、夜市、烧烤店等重点场所,不定期开展“地毯式”排查,今年已检查餐饮场所87家次。“现在客人打听‘野味’,我都主动宣传生态保护政策。”南丰镇一农家乐老板说。
夏日的风掠过海潮坝林区,松涛声与鸟鸣声交织成曲。从“人巡车跑”到“空天智防”,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治”,民乐公安的生态警务实践,正在祁连山北麓书写新的绿色生态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