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张掖要闻 > 部门动态

张掖市林业和草原局: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着力提升林草增汇能力

发布时间:2022-11-18 20:48 来源: 市林草局

【字体:

2022年,张掖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市域统筹、城乡一体、四级联动,加快构建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做好组织管理,着力打造林城相彰、林村相依、林水相映、林山相融、林沙相伴、林路相随、林田相护的森林生态系统,构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康养健身、城乡融合的复合型生态走廊,推动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着力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造林增“汇”。以构建总量充足、分布均衡、功能显著、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抢抓全国“双重”规划实施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落实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石羊河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项目首批资金2.46亿元。统筹城乡绿化美化,对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黑河流域和通道走廊沿线及北部荒漠沙化区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2022年完成营造林30万亩,新增城区绿化面积0.3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0.4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2.23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4.86%、38.6%,推动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护林添“汇”。以“调结构、提质量、增碳汇”为主攻方向,充分考虑林分结构改善、森林质量提升和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生态能力提升,综合运用更新、补植、抚育等措施,推进森林经营“提标培优”转型发展,实施森林抚育1.5万亩,退化林修复8.13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5.15万亩。聚焦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持续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全市36.1万亩的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实现了由单一的纯林结构向多树种异龄复合混交林结构转变,由单一造林模式向造管并举、保育结合、科学经营模式转变,精准提升了森林质量,构建了稳定、多样、健康的生态系统。

着力发挥生态效益,固林存“汇”。以生态惠民、绿色富民为核心,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建设休闲养生体验基地,推进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甘州区西二环路彩虹慢行步道、临泽县流沙河景观带等工程,全市建成绿道网络157.7公里,不断扩大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范围。依托16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58处集休闲、采摘、观光等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公园和744处公共休闲绿地,持续增强生态康养基地建设。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梨、杏等优势林果,突出发展文冠果、元宝枫等木本油料,全市新增特色林果和木本油料种植面积1.56万亩、提质增效3.05万亩,建成示范基地4个,全市特色优质林果和木本油料面积达64.5万亩,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93.74万亩。

积极推进碳汇开发,储林用“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生态建设机制,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将林草碳汇产品开发与林草生态建设相结合,5年累计完成营造林200多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1460多万亩,2021年率先在全省完成首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后,借鉴延续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瞄准国际碳汇市场,积极对接国际VCS管理委员会进行项目认证、碳减排量核准,11月首单草原碳汇项目顺利签发,预计收益1.2亿元以上,实现了张掖草原碳汇VCS项目开发零的突破。同时,主动作为,建立张掖林草碳汇项目本底库,储备CCER碳汇开发项目,为国内林草碳汇产品开发充分准备,待国内碳市场启动后,即可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供稿:造林科 李维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