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张掖要闻 > 部门动态

打造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加快建设高质量再生资源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2-11-15 14:47 来源: 社有企业管理科

【字体:

2022年,张掖市供销社系统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聚力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系统再生资源企业逐步从“废品买卖型”向“环境服务型”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依托系统经营网络设站布点,强化内外整合合作

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发挥经营服务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优势,着力构建以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为引领、乡村回收站点为基础、县域分拣中心或集散市场为支撑的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巩固完善现有县、乡、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续推进经营网络向村社下沉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对已有的乡村回收站点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升级,采取收购、租赁、加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社会回收站点、个体经营者进行整合,统一规范标识、配备收集设施。至三季度,全系统累计建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1个,交易、集散市场5个,乡镇社区回收站65个,村级收购站点216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站点299个,其中:乡镇(社区)回收站点54个,村级回收站点245个。废旧农膜回收量达到1.65万吨,回收额1447.1万元,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

山丹县扎实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县环境治理和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网点建设,积极推进投资400万元的山丹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综合加工分解中心建设,建成厂房5000平方米,购置分解加工设施设备10台套,已投入使用。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废旧地膜、废旧电器、工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形成“村级回收+乡镇转运+县域分拣加工+再生资源基地综合利用”功能完善、高效利用、覆盖城乡的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至目前,回收处理再生资源达到1.40万吨以上,带动各经营环节实现销售收入2087万元。

坚持开放办社,广泛吸引社会企业加入废旧农膜等再生资源回收队伍,培育发展一批回收加工规模大、经营实力强、体制机制新、科技含量高、服务能力好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辐射带动能力,挖掘再生资源新动能,拓展回收利用新空间。临泽县新成立的张掖市康威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场所,总占地面积116.5亩,现已修建完成生产线车间1座,管理房24间及收购原材料暂存区,能同时容纳22家入驻,每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目前完成投资1400万。2022前三季度,新增8个乡镇回收点入驻13家废旧物品回收商户,对全县废旧地膜、塑料、包装箱、废纸等各类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

二、主动融入生态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认真贯彻落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实施甘肃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2022年甘肃省塑料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全系统废旧地膜及农药包装物污染治理工作。市社对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加强与县区政府及农业农村、发改、商务、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认真研究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及项目资金渠道,掌握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对象、重点、形式和资金报程序等,科学谋划项目实施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废旧农膜村级回收站点8个,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省社要求摸底申报5家供销系统农膜治理试点单位,依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建立回收分拣服务中心和乡镇供销社废旧农膜回收中转站、村级回收网点,开展废旧农膜捡拾、收购、以旧换新转运等运行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使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高台县供销联社为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成行入市和改善市容市貌,不断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监管,对散落的废旧物资收购摊点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废品回收业主全部进市场经营。至目前,16个标准化回收网点的基础上,新建标准化回收网点7个,23个标准化回收网点已全部正常投入使用。3家废旧地膜回收企业本着运输便利原则,在全县10个乡镇建成固定(临时)废旧农膜回收站点40个,年地膜回收量达到2400多吨,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临泽县供销联社大力提倡使用“绿色”“无公害”的农家肥,农民逐渐转变了“化肥是宝、家肥是草”的陈旧观念倪家营镇依托玉米制种和畜牧养殖两大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成立饲草银行,按照“秸秆变饲料、粪便变肥料”的循环发展模式,将所有的农作物秸秆以黄贮、揉丝、打捆等方式进行饲草化转化,全部用于发展养殖业,既减少了农作物秸秆焚烧及废弃带来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又可通过过腹还田和施加农家肥培育地力肥力,形成“以畜带种、以种促养、草畜互动、共同发展”的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倪家营村按照“绿色种植”的要求,倡导村民开展“低碳生产”,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施用农家肥,在增强土壤肥力、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不断增加收入。“低碳施肥”理念逐渐融入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中,“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正在倪家营这片广袤的大地悄然兴起。

三、壮大多元化回收渠道,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鼓励回收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导企业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拓展“互联网+回收”模式,用数字技术赋予再生资源企业发展壮大新路径,打造“互联网+绿色回收”模式,建设“线上线下”回收网站,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PPP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从回收、分拣、加工生产、储存、转运到处置等全过程,从业人员纳入在线管理,建立再生资源数据库,真正实现“八统一、一规范”管理模式,建立大数据平台,为政府提供再生资源数据支撑。同时,在平台完成废旧物资税务登记、扣缴税款、带开发票业务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加快适应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甘州区政府召开“张掖再生资源智慧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对全区再生资源市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区供销联社牵头对全区注册并经营的废旧资源回收户全面摸底调查,动员零散经营户进再生资源产业园集中经营。组建“甘肃陇原兴合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再生资源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兴合物流市场、华通钢厂市场“三大市场”,提供统一管理、统一开票服务。目前,3个市场共入驻商户86家,从业人员350人,年交易额达15亿元。已有“牧纸人”和“每日一收”两家企业数字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加盟入驻。首单再生资源增值税发票开出,累计上缴税金5.92万元,有效实现了规范市场、增进效益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由于暂未出台废旧物资分类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没有各类再生资源企业生产技术标准,还存在回收网点管理无序的局面,导致一部分可再生资源流失。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落实到供销社力度不大,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基本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有差距。三是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还未形成从回收到深加工的产业链,只是进行简单的分拣、清洗,直接运往外地,造成极大地资源浪费。

下一步,全市供销社系统要分析本地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短板弱项,积极争取各级地方财政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模式。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引进和采用先进装备、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分拣加工环节的技术升级改造,大力推广精细分拣和深加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消除二次污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