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部门文件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张掖市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620700073/2020-00036
文号
张市农发〔2020〕49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0-04-02 05:05:00
是否有效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张掖市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张掖市2020年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措施落实,确保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请各县区于10月15日前将《张掖市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张掖市2020年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分别报送市耕管站和市植保站,分别汇总形成全市工作总结,于10月20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以上材料通过钉钉系统报送。

市种植业科联系人:赵  军  6915159 

市耕管站联系人:  赵  蕊  6915069

市植保站联系人:  范晓栋  6915048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2日


张掖市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完成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化肥零增长目标任务,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按照《甘肃省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张掖市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和化肥施用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增产、经济、环保”科学施肥理念,坚持种地与养地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控制和减少化肥施用总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有机替代无机减量技术;积极开展土肥水技术集成与创新,完善化肥减量增效的组织方式、服务机制,努力降低化肥使用强度;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农业节本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增效。

二、目标任务

全市继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工作,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82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14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5%,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力争化肥使用总量较上年减少4200吨,持续保持使用量负增长态势。抓好有机肥料推广工作,扎实完成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奖补面积10万亩;加大新型肥料推广力度,生物有机肥、水溶肥、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使用面积达到15万亩;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37万亩以上;开展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盐碱耕地治理、土壤培肥改良等工作,提升全市耕地质量。通过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现肥料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高效利用,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明显改变。

三、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继续做好取土化验和肥料利用率等试验研究工作,深化推进农企合作、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配肥网点等推广配方肥模式,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施肥,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82万亩以上,其中甘州区107万亩、民乐县105万亩、山丹县62万亩、高台县45万亩、临泽县42万亩、肃南县及市直机关农(林)场21万亩;继续完善优化肥料配方,适时发布配方及施肥建议信息,在关键农时开展技术宣传培训,扩大技术推广的覆盖度,力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5%以上;整理汇总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历史数据,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成果应用,在全市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二)全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奖补项目。严格按照张掖市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奖补项目要求,查漏补缺理清欠账,根据农时积极推进,全面完成项目推广面积10万亩。围绕果菜药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示范推广“有机肥+”技术模式,着力替减高附加值作物化肥投入,努力打造一批果菜药绿色产品基地、特色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引导农民积造腐熟和推广施用农家肥,每县区农家肥施用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20%以上。山丹县继续试点微秸宝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智能堆肥系统,加快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和个体小型养殖场畜禽粪污堆肥还田。

(三)强化高效新型肥料示范应用。立足农业生产需求,积极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等制种玉米种植大县,积极探索应用生物菌剂改良土壤,解决连作障碍问题。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的生态施肥技术模式,确保我市新型肥料使用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四)加大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旱作农业节水项目,全市完成垄膜沟灌节水技术推广面积8万亩,其中甘州区2万亩、临泽县2万亩、民乐县2万亩、山丹县2万亩;围绕高附加值作物,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推广喷灌、管灌、微灌等节水技术,配套新建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37万亩以上。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抓点示范打造精品示范样点,以制种玉米等高附加值作物为主,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创建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含节水减肥技术托管社会化服务);山丹县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主,创建千亩马铃薯创新绿色生产示范区;民乐县、山丹县积极开展马铃薯和玉米种植保水剂、水肥一体化替代地膜试验研究;甘州区开展青贮玉米及制种玉米种植保水剂、水肥一体化替代地膜试验研究,大力推动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发展。

(五)扎实抓好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对已建和新建的高标准农田着重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采取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加大土壤培肥力度,确保建成数质并行、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切实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碱化发生程度,有步骤、分阶段采取农艺、化学、生物等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降低盐碱含量和危害,每县完成20%的盐碱耕地治理。通过多项重点技术综合应用,持续提升全市耕地质量,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行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责任。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提出各自行动目标,靠实县、乡两级责任。要进一步发挥好化肥零增长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专家组职能职责,加强工作协调,强化技术指导,保障措施落实,确保全面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行动各项目标。

(二)强化督促检查。化肥零增长是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土壤污染防治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分析研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特别是要多进行进村入户实地调查指导,同时要积极开展作物化肥应用效果调查与评价工作,汇总分析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化肥零增长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落地落实。

(三)强化宣传培训。要建立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主栽作物肥料配方,确保施肥建议进村入户、按方施肥落实到田下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快捷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宣传报道。要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先进样板。因地制宜多式多样宣传展示化肥零增长效果,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张掖市2020年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最后一年,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尽快补短板,强弱项,持续降低农药使用量,有效减控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甘肃省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甘农农发〔2020〕11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高质量农业发展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绿色防控技术,依托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等新型社会化农业服务主体,着力提升植保装备水平,构建病虫害绿色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加快转变病虫防控方式,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20年,全力推进各项农药减量措施,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全市农药使用总量负增长,力争化学农药比2019年减少5吨左右。

——推进绿色防控: 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面积110万亩(次)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2%以上。其中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园艺作物标准园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6%以上,核心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较普通田减少15%以上。

——实施统防统治:全市建成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达到110个,其中注册组织7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60万亩(次)以上,覆盖率达到43%以上。果树达到50%以上,蔬菜达到40%以上,马铃薯晚疫病核心控制区达到45%以上。

——抓好融合示范:以民乐、高台两县为主,充分利用专项补助资金,加快推进省级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建设。两县分别以小麦、马铃薯和玉米为重点,建设融合示范核心区,带动周边乡镇参与专业化社会组织服务,其他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完成融合示范工作任务。全市完成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面积6万亩,带动辐射面积60万亩次以上。

——推广新型装备:大力推广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植保器械,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三、关键技术措施

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主要作物种类,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依靠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绿色防控、精准施药,集成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探索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促进农业稳粮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一)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抓好草地贪夜蛾、苹果蠹蛾、玉米红蜘蛛、棉铃虫、蔬菜病虫害、马铃薯晚疫病、中药材病虫害等农作物重大病虫系统监测调查,推广应用测报灯、性诱剂、色诱板、智能测报系统等先进测报仪器设备,推进监测预警工作规范化。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手段,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信息,实现病虫情实时传递,提高病虫信息到位率和覆盖率,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最佳防治时期,指导农民精准施药,同时引导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和新型植保产品,为防治工作争取主动,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二)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升病虫害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推行绿色技术应用的骨干力量。根据“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市8家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百强服务组织”的优势,重点抓好玉米、蔬菜、马铃薯、果树、中药材、麦类及油料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推动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普及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农药经营单位、飞防组织、玉米制种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广泛参与全承包防治服务。落实重大病虫防控补助政策与资金,依托各种病虫防治组织,切实抓好玉米、蔬菜、马铃薯、果树、中药材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危害损失,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三)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围绕制种玉米、金张掖夏菜、马铃薯等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继续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玉米上推行种子包衣、清除田边杂草、生长期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马铃薯上推行选用抗病品种、种薯脱毒、高垄栽培、生长期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设施蔬菜上推行工厂化育苗、高温闷棚、粘虫板、防虫网、高垄栽培、黑色地膜、膜下滴灌或微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清洁大棚等技术措施;露地蔬菜上选用抗病虫品种、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诱集植物、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清洁菜园等技术措施;果园推行冬施有机肥、疏花疏果、套袋、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滴灌或微灌、低毒低残留农药、果园除草、清洁果园等技术,加快推进化学农药替代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和应用。

(四)开展试验示范,加快植保产品更新步伐。根据作物种植结构、病虫害发生种类、农药使用情况,确定生产上急需引进的植保新技术新产品,有计划、按步骤开展筛选试验,同时开展农药抗性监测,优化农药品种结构,降低使用风险。以蔬菜、水果、中药材和特色作物为重点,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示范推广枯草芽孢杆菌、短稳杆菌、性诱剂、迷向丝、粘虫板、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宁南霉素、芸苔素等生物农药和替代产品,集成优化操作使用技术规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供全市推广应用。提高植保装备现代化水平,推广普及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担架式动力喷雾机,试验示范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果园喷雾机、单旋翼或多旋翼电动农用无人机等新型植保机械。

(五)强化农药市场监管,规范农药生产经营秩序。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部门要加强农药市场日常巡查,大力开展源头治理和使用环节监管。依据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进销货台帐登记制度、农药销售质量承诺制度、禁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和实名购买制度,鼓励发展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体系。加强禁限用高毒农药违规销售使用为重点,及时发现查处典型案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抓住关键农时、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或企业、重点门店,严厉查处生产经营未登记、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经营和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和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生物农药中添加化学农药、肥料中添加农药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和使用百草枯除草剂的行为,持续严打敌草快添加百草枯的情况,全力维护群众健康和农业生产安全。

(六)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及时传递病虫发生动态信息;采取召开现场会、集市宣讲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农药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农药科学使用知识、主要病虫害识别、绿色防控技术和新型植保器械的维修使用;积极向广大群众发放明白纸、挂图、小册子等技术资料,提高技术普及率与到位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农药零增长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要加强组织协调,分析研判各项措施存在的短板弱项,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各县区要强化统筹协调和技术服务能力,明确目标、细化措施、靠实责任、抓好落实,强力推进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争取政策扶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衔接,落实好草地贪夜蛾、苹果蠹蛾、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项资金使用,及时做好防控物资贮备,重点采购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和蔬菜、果业、中药材生产大县,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落实农机补贴政策,购置先进的病虫监测设备和大型植保器械,切实提高植保装备水平和应急防控能力。

(三)发挥人才优势。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邀请植保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省上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开展种粮大户、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技术负责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技术负责人、村级植保带头人等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户科学用药,精准施药,确保防治效果的前期下,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质量和效益。

(四)依靠法制保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推广《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名录》(2014年)筛选出的农药品种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荐使用2019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的通知》所选择的农药和使用技术。同时强化农药使用环节监管,加大《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的宣传,严厉打击销售禁限用高毒农药和假劣农药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五)开展督导检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专项工作督导组,在农药销售高峰期和防治的关键环节,深入物流企业、农业经营门店、田间地头,对工作准备、措施落实、物资储备、防治开展、市场监管、宣传培训等情况开展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张掖市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