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26日
★ 市卫生健康委“三个一”工作法严把人口健康“第一关”
★ 市交通运输局加强出租车管理擦亮城市“流动窗口”
★ 临泽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工作动态】
市卫生健康委“三个一”工作法严把人口健康“第一关”。 一是“一张网络”全面提升防治能力。全面推行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市、县区医疗机构开设“早孕关爱”门诊,建立基层宣教、县级筛查、市级诊治的覆盖城乡、分工明确、服务联动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2024年,全市婚检率77.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06个百分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一个链条”及时救助更多患儿。健全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防治服务链条,指导医疗机构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要求,开展出生缺陷疾病预防诊疗工作,强化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服务,提高结构性、功能性出生缺陷等小儿外科诊疗能力。2024年,全市共救助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结构畸形新生儿童24名。三是“一套机制”全力保障优生优育。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宣传倡导、质量控制等工作机制,保障“怀得上、留得住、孕得优、生得好”。充分利用全媒体宣传平台和融媒体传播手段,结合“世界地贫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等卫生健康纪念日,开展“六进”与“五重人群”宣教活动120场次,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市卫生健康委 杨海英)
市交通运输局加强出租车管理擦亮城市“流动窗口”。 一是双线协同强监管。依托市交通运输执法指挥中心平台,对火车站和高铁西站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随机抽查出租车运营服务视频,纠治服务不规范行为。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巡查和“子夜行动”,查处出租车违法违规经营行为165起。二是政企联动促整治。定期召开出租车行业情况通报会,对排名靠后的公司进行挂牌监管和约谈,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市区6家出租车公司实行“一对一”责任包联,督促指导企业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接诉即办”机制,从严从速处理乘客投诉举报462起。三是扬优惩劣树新风。深化“好人好事光荣榜”和“违法违规排行榜”通报机制,表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102人,公开曝光违规车辆140辆,在行业内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建立高频违规驾驶员“回炉教育”动态管理机制,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水平。四是暖心护航优服务。持续优化执法力量、净化高铁西站交通运输环境,今年以来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1辆。依托行业妇联“暖、新、角”服务阵地,投资8000元配备卫生用品、微波炉、医药箱等关怀物资,常态化提供维权关爱、心理疏导等服务项目。(市交通运输局)
临泽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一是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实施就业支持计划,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41场次、提供岗位1900多个,帮助20家企业和200余名城乡劳动者达成就业意向。全面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00万元,开展创业培训100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7人,以政策红利激发创业活力、提升就业技能、增加居民收入。二是丰富消费产品服务供给。政企联动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共有汽车、家电、数码3C、电动自行车、家装等领域的126家企业参与,促成消费订单5243单,带动社会消费1600万元。开设夜场消费大集,组织金泽广场、西游夜市、丹霞口文旅小镇等重点商圈开展促销活动,聚集摊位200余个,日均接待2000余人次。三是打造便捷舒适消费环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域推行“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打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行为,筑牢居民消费信任。完善城乡消费基础设施,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镇为干线、建制村为支线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打造县域“30分钟生活圈”,促进消费便利化。(临泽县政府办 李斌)
【要情信息】
●黑河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项目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立足湿地资源优势,投资170万元实施黑鹳等水鸟栖息地生境营造项目,通过生态补水、微地形改造、水系连通、食源地营造、提升食物承载量及优化栖息地植物群落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打造针对黑鹳等水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试验区。目前,项目区累计监测到水鸟6目8科22种,其中包括黑鹳、东方白鹳、白琵鹭、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种。(市湿地局 刘玉霞)
●我市供销流通体系及冷链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十四五”以来,建成公益性农批市场3家、乡村农贸市场9家、地头市场2家,升级改造山丹县集采集配中心,实现“县有中心、乡有枢纽、村有网点”目标。培育专业化冷链企业9家,建成冷库总库容57.04万立方米,通过标准化技术装备与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降低15%、外销规模增长25%。(市供销联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