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36期
索引号
620700004/2021-00213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1-09-28 11:28:29
是否有效

36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27日

我市着力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新增建设用地264亩助力新能源项目落实落地

★甘州区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狠抓项目建设

【部门动态】

我市着力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按照“扩规模、补短板、强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我市坚持以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化规模基地建设、加工能力提升、绿色有机品牌创建、外销市场开拓为重点,全力打造百亿蔬菜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转型之路。

一是特色蔬菜基地稳步扩大。2021年全市计划落实蔬菜种植面积94.55万亩,截止9月上旬已落实种植面积90万亩。引进东南沿海蔬菜经营主体15家,建立以菜心、芥兰、西兰花为主的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4.7万亩,实现多茬种植10万亩。引进江苏客商建立拱棚西瓜基地7个,种植“麒麟”牌西瓜2.09万亩,亩均产值达到1.6万元左右。落实洋葱种植基地19.19万亩,自7月份开始上市以来,地头价格稳中有升,其中红洋葱亩均产值11250元,黄洋葱亩均产值8500元,白洋葱亩均产值4800元。

二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印发了《张掖市建立特色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张掖市绿色蔬菜产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强链提质工作计划》,科学规划布局,划定了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种植区、夏秋冷凉型单茬露地鲜食蔬菜种植区、加工蔬菜种植区、现代设施蔬菜种植区和特色蔬菜制种区5个绿色蔬菜产业优势区域,推动了全市蔬菜产业由总量偏小向规模扩张,由小型分散向集中连片,由注重一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三是龙头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按照“龙头企业覆盖主导产业、合作社覆盖农户”两个全覆盖要求,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引进陕西海升、神农菇业、深圳茂雄等一批资金实力强、经营理念新、技术水平高、市场销路广的企业落户张掖。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扶持培育发年、春绿等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全市从事蔬菜种植、物流配送、营销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44家,市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46家,全市蔬菜产业正在向标准化、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是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坚持以两个“三品一标”为抓手,突出培育“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绿色蔬菜产品。积极示范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集成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15个。利用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纳入监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农兽药经营门店850个,实现了“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创建有效期内蔬菜类“三品一标”产品100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甘州娃娃菜、张掖食用菌、民乐紫皮大蒜、高台黑番茄4个产品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发年鑫鼎”“康翠蔬菜”“菇东东”“甘绿松”“沙漠鼹鼠”“菌多多”“民乐宝”“大漠紫光”8个商标入“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张掖绿色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是加工增值能力逐步提升。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质量效益。招引和扶持蔬菜加工企业改造现有设施装备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脱水、制酱、速冻、蔬菜粉、蔬菜脆片等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扩大出口贸易,提升增值空间。进一步完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实现由卖原料向卖产品方向转变,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蔬菜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28家,带动落实加工蔬菜种植基地15.7万亩,全年可实现加工产值15.6亿元,产品销往东北、北京、江苏等地,部分产品远销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六是蔬菜冷链物流发展加快。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使农产品外销半径扩大,实现错峰销售,提高了产业增值效益鼓励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农产品冷链工程项目,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各环节的标准对接,逐步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有效对接,对促进全农产品流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保证全农产品产得下、销得出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果蔬保鲜库158家,总库容137万立方米,静态储藏能力27万吨,购置蔬菜冷藏运输车51辆。                                        (市农业农村局华军)

我市新增建设用地264亩助力新能源项目落实落地。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元”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目标任务,以土地要素保障为抓手,按照管理与服务齐抓的原则,扎实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助力清洁能源项目落实落地张掖创造条件。截至目前,共完成高台县高崖子滩二期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山丹县东乐北滩49.5兆瓦并网光伏发电110KV升压站项目、临泽县平川北滩330千伏汇集输变电工程项目等新能源项目的用地预审工作,装机容量共计129.5兆瓦,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8份,涉及新增建设用地264亩。                                            (市自然资源局 李生武)

【县区动态】

甘州区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狠抓项目建设。  一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指挥长和挂项责任制,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堵点,深入施工一线,逐一查找原因,加大协调力度,跟踪服务落实。至目前,8大类273个项目开工复工206项,开复工率75.5%,1至8月份完成投资85亿元,旅游大通道、城区水生态修复保护提升等79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黑河流域(甘州段)生态修复治理、张掖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4个省列重点项目和张掖奥体中心、酥油口下库等14个市列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二是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紧盯智能制造、生态建设、“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论证、申报一批对县域经济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优质项目,全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金融信贷。目前已谋划储备融资项目52个,争取到位银行融资27.7亿元,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上级政策性专项资金15.02亿元、政府债券资金6.6亿元、外国银行贷款3.82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三个清单”“五个一”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告知承诺制”“不来即享”、全程帮办代办等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严格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完成“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162项,梳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99项,实现在线办理761项,网上可办率达98.6%,新增市场主体3503户,累计达到5.8万户,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投资沃土。“兰洽会”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1276亿元,中船集团新能源产业园、葛洲坝集团电化学储能、程力汽车环保装备产业园等22个总投资96亿元的项目成功签约,落实到位省外资金42亿元。                          (甘州区政府办公室齐耀东)

高台县精准施策打好兜底保障“组合拳”。  一是瞄“准”困难群众“靶心”。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按照织密网、建机制、托底线的要求,持续做好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经济困难老年人、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保障工作,依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和政策落实入户走访日行动,成立3个督导组,集中利用一周时间对民政兜底保障对象家庭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的入户核查,重点督查对象认定是否精准、保障类别是否合理、档案资料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漏兜、漏保等问题。今年以来,共走访困难群众7224户14232人,查找出问题13条。二是开“实”精准救助“药方”。坚持实施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等实行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动态预警监测,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有效转变。健全完善临时救助急难对象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实施“民情快递”工程,坚持县、镇走访核查“入户同步”,困难群众规范化管理和精准化救助步入“快车道”。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关爱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对分散特困人员、经济困难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卫生保洁、助医助行、生活照料等服务,满意率达98%。常态化开展政策落实“入户走访日”行动,利用入户核查、走访探视、看望慰问之际开展排查,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家庭和新出现的致贫返贫人口及时纳入救助范围,确保不出现漏兜漏保情况。三是筑“牢”资金监管“防线”。扎实开展城乡低保资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对低保申报、调查、审核、公示等环节开展自查和“回头看”,重点对低保办理程序不规范、资金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通过“审查清退一批、核对取消一批、动态调整一批、整治规范一批”,发现并整改问题23个,收缴违规发放资金5.67万元,低保资金监管责任进一步压实。同时,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核查机制,全面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和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平台,对低保信息进行定期核查,今年以来取消城乡低保对象324户939人,实现了“应退尽退、进退有序”。                    (高台县政府办公室  邢丽丽)

山丹县做好“三篇文章”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认清形势,做好抢抓机遇文章。紧盯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立足招大商、引强企,建立靶向谋划、接替有序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今年以来,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6项,开复工率达100%,完成投资18.16亿元。在全国缩减专项债券规模的情况下,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5亿元,满足了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8个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二是明确目标,做好重点出击文章。牢固树立“招大商、大招商”和“全民招商”的理念,立足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和资源优势,组建产业链招商专班7个,组织开展赴外招商活动6轮(次)、考察对接知名大型企业17家,精心组织参加进博会、兰洽会、张交会等节会活动,新签约花草滩“风光火氢醇”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世博恒太城等重大项目15项,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79亿元,增长12.05%,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三是聚焦产业,做好延链强链文章。全力推动生态工业集聚发展,城北工业园、张掖国际物流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相继完工,“两园一港”军民融合产业园、新唐矿业公司原煤矿井扩建等14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腾达西铁、芋兴粉业24户规上企业达产达效完成工业总产值15.26亿元。科学规划新能源产业布局,争取实施东乐滩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30兆瓦光伏项目,加快建设河北焰中、甘肃天聚2个光伏发电和绣花庙风电场项目,全县风光电力装机规模达到24.7万千瓦。                                         (山丹县政府办公室  李为涛)

肃南县坚持绿色发展打造提质增效新体系。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培育以园区平台为重点的生态工业,持续完善祁青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全面推动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向舍饲养殖与天然放牧相结合养殖方式过渡,累计建成养殖小区(场)101个,暖棚羊舍14603座,高标准储草棚、剪毛棚、牲畜改良站等配套设施2165座(个),牲畜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5%以上。持续推进以景区带动,特色集镇和乡村旅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农牧业+旅游”“农牧业+电商”“农牧业+网络”等新型经营模式,全方位打造“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特色旅游品牌。目前,全县游客接待达到200.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二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用足用好用活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等各类县级扶持资金,加快推进大明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全面推广“共享牧场”发展模式,通过优化农牧业结构布局,打造优势特色乡村产业集群,重点打造60万只高山细毛羊繁育基地、6万头牦牛养殖基地和10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目前全县有皇城、康乐、大河3个细毛羊主产区,饲养量达到50万只,2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大户有135户,牛饲养量达到9.26万头,黄草坝村、腰泉村、红旗村3个肉牛养殖小区已初步发挥效益;种植优质牧草13万亩。三是深入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全县发展的各个领域,推行“生态优良、绿色生产、低碳生活、互促共生”的发展模式,积极争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大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湿地保护、沙化草地治理等生态项目,目前,全县人工造林达到554亩,人工种草面积达12万亩,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

                                                   (肃南县政府办公室杨龙)

    民乐县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近年来,民乐县着力打造绿色农业示范区、丝路文化展示区和农村改革先行区,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做出示范、树立标杆。六坝集镇一二期住宅、老旧楼风貌改造、文化广场、中心公园、文化展览馆布展全面完工。民俗文化一条街、文化广场建成投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千亩马铃薯、千亩高原夏菜、田园花海等农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春禾国际农业科技园、花卉产业园、集镇供暖、公交站、“一院三馆”布展、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探索推行“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群众”管理运营模式,全面运营民俗文化村,成功举办欢度元宵惠民演出、“二月二”民俗文化节、梨花节等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和消费增长,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在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民乐县政府办公室)

【要情信息】

我市实现甘肃首家VCS林业碳汇交易近日,35.1万亩造林碳汇项目首笔碳汇量交易完成,实现经济收益400多万元。此次碳汇交易的达成,标志着我市成为甘肃首家完成VCS林业碳汇注册、签发,并实现首单成功交易的市州。  (市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