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29期
索引号
620700004/2021-00183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1-07-30 17:06:22
是否有效

第29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29日

★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山丹县生态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甘州区做好“四篇文章”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部门动态】

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工作前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主要做法是:

一、践行生态循环理念,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地理区位特点、产业发展基础等多重因素,构建祁连山沿山地区特色农牧业、走廊绿洲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宜农荒滩戈壁生态农业“三大产业带”,推动农业循环持续发展。祁连山沿山地区重点发展牛羊、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牧草等特色产业,走以“特优新”为特征的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中部走廊绿洲重点发展玉米制种、绿色蔬菜、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走以“高精深”为特征的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宜农荒滩在不增加用水总量、不改变地表结构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等戈壁生态农业,建立生态保护与戈壁生态农业统筹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以“四个百万”工程(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亩绿色蔬菜、100万头肉牛养殖、100万亩优质牧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打造蔬菜和肉牛“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全市形成了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头肉牛、110万亩优质牧草、80万亩绿色蔬菜、60万亩优质林果、45万亩马铃薯、40万亩中药材、30万亩小杂粮、5万亩花卉和9万吨食用菌的生产规模,累计发展戈壁生态农业11.67万亩。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和节能环保聚集度一流的海升集团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建成投产,23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投入试运营,3×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启动建设,100座单体2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启动规划编制。

二、挖掘产业集群潜力,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聚集、保障集合”的要求,通过项目化、园区化、集群化,走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融合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加快构建“一乡一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黑河沿岸肉牛优势产业带、走廊绿洲平川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产业带,城市近郊、交通干道沿线设施农业优势产业带等若干个产业优势明显、产业效益突出、产业聚集明显、产业连片规模较大的优势产业集群。本着“一县一园区、一区一特色”的原则,加快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中入园。至目前,全市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临泽县种子产业园、甘州区种子产业园,甘州区畜牧产业园、高台县蔬菜产业园、民乐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已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入驻。截止2020年年底,全市奶肉牛饲养量92.25万头,出栏量32.19万头;全市设施生产面积达到14.34万亩,总产达到78万吨;现代种业繁制种面积达到130.73万亩,总产达到62.65万吨。

三、突破要素瓶颈制约,着力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大财政扶持支持力度,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切实提高使用效益,协调落实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初加工用电、用水、税收、鲜活农产品通行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全市围绕现代种业、牛产业、高效设施农业,先后出台了《张掖市盘活土地资源支持戈壁农业和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关于进一步支持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金张掖夏菜”出口贸易扶持办法》等扶持办法,积极落实信贷、税收、补贴等扶持政策,对中药材、高原夏菜、戈壁农业,以及从事戈壁农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市、县区连续出台党委1号文件,对特色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进行政策支持,每年用于农业的奖励补贴资金在3亿元以上。二是修订出台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分析研判,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指导和培育扶持,促进企业规范运营、健康发展。支持企业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0年新增1家国家级、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800多个,年可加工转化农产品276万吨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形成了以临泽种子产业园区为核心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以发年、春绿公司为龙头的高原夏菜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以前进牧业、祁连牧歌为龙头的奶肉牛养殖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开展农业领域招商引资,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好项目、大项目相继落户,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海升集团、神农菇业、春禾国际、深圳宏福、怡亚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成了以中种国际、隆平高科为龙头的现代种业,张掖海升、神农菇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鸿福集团、高台文汇为龙头的供粤港澳蔬菜基地。一大批招商项目的建成,有效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有力地发挥了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

四、推进延链强链补链,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一是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支持培育“链主企业”。搭建产供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加密衔接的新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能力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建田间-餐桌、牧场-餐桌农产品产销新模式,打造实时高效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二是创新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以项目推动为载体,以科技支撑为保障,着力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农业发展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重点培育推广“草-畜-种”“草-畜-菜”“草-畜-果”等戈壁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草产业-牛羊产业-加工业-有机肥-绿色瓜菜产业”“特色粮菜瓜果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还田”等粮畜菜一体化区域循环发展新模式;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以草定畜,大力发展舍饲养殖,重点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农区供草、牧区舍饲”祁连山区域草地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转型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

【县区动态】

山丹县生态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山丹县以增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抢抓产业基础再造等政策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全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6.16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147.68万头(只),“六大区域特色产业”持续培育壮大。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等一批涉农项目加快推进,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3%。二是工业转型加快推。万顺祥洗煤厂、祝福油脂等升规入库企业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效。“风光火氢醇”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云昇生物年产300万副肠衣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张掖国际物流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一区两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三是服务业运行逐步回暖。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0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3亿元。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文旅项目扎实推进,全域旅游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扩内需促销费专项行动,线上线下两手发力,居民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山丹军民融合产业园、电商“同城配送”试点等项目加快实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9%。                    (山丹县政府办公室)

甘州区做好“四篇文章”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守牢青山绿水,增强县域经济承载力。深刻把握甘州在全国大局中的生态功能和地位,以壮士断腕、知耻而后勇的决心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保问题和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大规模开展“一园四带”造林绿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等生态工程,仅2020年、2021年两年完成造林绿化43万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甘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最美的城市底色。二是培育绿色产业,挺起县域经济“脊梁骨”。聚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力打造绿色蔬菜、奶牛肉牛、现代种业、现代设施农业“四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全区建成供粤港澳、供京津沪蔬菜基地41.5万亩,玉米制种稳定在60万亩以上,奶肉牛饲养量达到45万头,现代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绿色生态农业的绝对优势不断巩固扩大。大力培育发展新兴生态工业,深入实施“十强双百”企业振兴计划,以中云科技、华为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异军突起,兰标生物智慧厕所、绿阳玻璃等新型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华西新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国电龙源等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04%。大力发展全域全季全时段生态旅游业,全面开展游客导入、业态培育、秩序整顿、宣传推介、景区提档、线路通达六项行动,旅游产业呈现持续性爆发式增长态势,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助推县域经济内在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三是持续创优环境,注入县域经济“新血液”。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集中联审联批、集中开工投产、集中调度推进,全面实行重点项目指挥长责任制,为项目提供全链条、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近五年累计建成项目700多项,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狠抓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建立完善局长进大厅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机制,率先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华为公司、中国能建、中国船舶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建设,近五年累计引进项目192项,落实到位资金343亿元,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十佳最具绿色投资价值城市”。四是建设宜居家园,打造县域经济“助推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十二大工程”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专项整治”行动,一体化推进老城区精致化修复、改造、提升和新城区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坚持以城市“含绿量”提升城市文明的“含金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3平方米,市民开窗能见绿、出门可入园,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城市全面呈现。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甘州吸引人口聚集的重量砝码,“十三五”期间城镇化率由48.84%提高到53.57%,甘州已成为康养度假、安家置业的理想之地。                                      (甘州区政府办公室  张金龙)

临泽县突出“优、绿、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紧盯“优”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持续优化“4+1+N”产业布局,着力打造种、菜、畜、水产4大产业集群和现代种子、丝路寒旱农业2个产业园。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7.24万亩,落实玉米制种25.1万亩、蔬菜8.81万亩,甜叶菊、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种植面积3.46万亩。2021年上半年,全县猪牛羊鸡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49.9万头.只和58.9万头.只,同比分别增长20.6%和21.5%。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规模不断壮大,新建的鸿泽、怡泉新禾二期50间菇房已陆续投产运营。瑞源、农兴256座食用菌大棚全部投入生产,至目前,产业园已生产各类食用菌3260.1吨,实现产值7243.84万元。二是抓住“绿”字,调好农业生产方式。坚持“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及尾菜循环利用。2020年,全县推广使用有机肥4709吨,有机肥示范面积2万亩,仅底肥使用量一项,全县减少化肥用量约1000吨。利用春耕前和秋收后的有力时机,加大废旧农膜“以旧换新”,2020年,全县回收废旧农膜1868.8吨。依托百惠沃田生物有机肥生产线、金沙脱水生产线、张掖市三禾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大尾菜、农作物秸秆、病死畜禽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2020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84.68%,尾菜处理利用率80.61%,秸秆综合利用率94.33%。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05%。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防治、光诱、性诱、色诱等物理防治措施,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弥雾机等新型植保器械,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相结合,加快了病虫害绿色防控进程。投入品使用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产业发展模式生态化已成为全县农业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三是突出“新”字,调顺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依托、订单农业为纽带,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合作机制,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提升了特色产业组织化水平,有效规避和弱化了市场风险。积极支持康利、天润汇丰、鸿泽农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依托丹霞旅游升温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打造了红桥庄园、德源农庄、现代林业采摘园等诸多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社区、景区、园区“三区”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临泽县政府办公室  王强)

【要情信息】

我市上半年旅游产业收形势喜人。  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598.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8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6.6%和65.4%。                                        (市文广旅游局)

我市供销社系统上半年经济指标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累计完成购进总额38.42亿元,同比增长22.33%;完成销售总额42.76亿元,同比增长26.92%;完成农产品销售额23.71亿元,同比增长33.86%,完成绿色农资销售量5.81万吨,同比增长26.16%。                 (市供销社  王晓丽)

我市又增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市高台县宏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这是继2020年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后,我市第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市工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