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时期
社保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主要体现在“四个更加”
一起了解

推进“网上办”
社保服务更加好办易办

落实政务服务好办易办的要求,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不断完善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和掌上12333等服务渠道功能,开通了161项全国性服务,尽可能多地让群众在线上就能方便办理社保业务,“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群众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
从全国来看,社保业务线上办理量已经超过了70%,部分地区接近90%,办事“好评率”总体保持在97%以上,一些地区稳定在99%以上。
推进“就近办”
社保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加强与银行、邮政等机构合作,让这些机构的网点同时成为社保的便民服务窗口,打造出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
对于高龄或者行动不便的群众
还提供帮办、代办或者预约上门服务

在全国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
主动走进社区、乡村、企业、校园
进行社保政策宣传
10月将开展今年的活动
活动主题是“高质量参保 智慧化服务”
要让群众享受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带来的更加完善、更加便利的社保服务
推进“一卡办”
社保服务更加高效集成
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
积极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
目前,社保卡不仅实现了人社领域的95项应用,还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民生服务。比如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金,持卡在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购药,刷社保卡坐公交地铁、借阅图书、进博物馆等。
目前,社保卡持卡人数
已达13.9亿人
其中11亿人同时在手机中
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堪称一张“小卡片”,服务“大民生”
推进“智能办”
社保服务更加智慧精准

各地聚焦智能经办、智能审核、智能风控等场景,不断提升社保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比如,一些地区推出集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社保智慧一体机”,实现身份自动识别、服务事项定制和全程引导,打造出24小时不打烊的社保服务大厅。有的地方推出工伤保险智能审核,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少地方还推出了“社保规划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让群众对如何参保、怎么缴费、享受什么待遇做到心中有数。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