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日前,甘肃省下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 2021 年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4000 万亩、产量稳定在 1200 万吨,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等。到 2025 年,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倍增行动计划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基本建立。全省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 年过渡期
《意见》指出,全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 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 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 , 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 , 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 , 结合实际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 , 逐步将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 推动 " 三农 " 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 ,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 实行精准帮扶 ,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 , 坚持开发式帮扶 , 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 , 发展产业、参与就业 , 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 , 及时纳入现有社保体系 , 做好兜底保障等。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所有县 ( 区 ) 园区全覆盖
" 十四五 " 期间,全省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1000 万亩以上,2021 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350 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00 个,实现所有县 ( 区 ) 园区全覆盖 , 打造陇西中药材、安定马铃薯、民乐现代设施戈壁农业、环县肉羊、静宁苹果、武威现代生态奶业产业园等 10 个以上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形成 " 一乡一品 "" 一县一业 "" 连乡成片 "" 跨县成带 "" 集群成链 " 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到 2025 年,重点培育一批 20-50 亿元级以上龙头骨干企业 , 产值突破 2000 亿元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60% 以上。
健全 " 甘味 " 农产品流通体系,全面实施 " 甘味 " 品牌营销战略 , 建立 " 甘味 " 公用品牌为统领 , 地方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为支撑的品牌培育体系。打造与大景区联动的景村一体化综合体 , 开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样板村、西部地区知名乡镇风景道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培育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民宿客栈、老作坊等本土旅游商品。
到 2025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
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要扩大农村供水管网覆盖面,到 2025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持续完善 4G 网络覆盖,适时推进低频 5G 网络农村广域全覆盖等。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建设 , 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 , 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 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 , 鼓励开展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等。
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 ,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 , 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 ,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 完善承包地 " 三权分置 " 制度 , 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2021 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 在每个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 合作社 ) , 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 "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