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自然资源局关于政协张掖市五届二次会议第05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索引号
620700039/2023-00122
文号
张资规发〔2023〕10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自然资源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国土规划空间局
生成日期
2023-09-22 11:37:08
是否有效


九三学社张掖市委员会:

你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沙产业的提案》(第053号)收悉,我局认真研究,提出推进措施。结合规划编制和产业布局,推动提案办理落地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践行绿色发展

近年来,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以筑牢守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工作前提,加快实施各类重点生态产业项目,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休闲观光等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环保、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按照钱学森先生提出的“ 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沙产业理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沙区生态建设为基础,以节水灌溉为前提,大力发展沙区林果产业,全力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不断推进精深加工,建成了一批沙产业带、沙产业集群,农林牧、产加销一体化沙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按照《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张掖市位于干旱沙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应重点发展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甘草、麻黄、藏红花、景天、沙芥、沙葱、沙米等沙生药材和绿色食品,推进文冠果、苦豆子、葡萄、枸杞、黑枸杞等沙生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收集、保存特色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研发、生产药食同源高端产品,拓展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适度集聚,并进行示范推广。推广饲用灌草新品种,适度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

二、优化农业格局,发展特色产业

在《张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优化现代农业空间格局方面提出构建“三带、七区”农业生产格局,其中在“三带”之一的戈壁荒滩设施农业带建设,规划提出“充分利用戈壁荒滩、沙石地、盐碱地等闲置土地,加大戈壁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园为重点,采取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高地。”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指出,“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各种实体充分利用沙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七区”之一的设施农业功能区方面,规划明确提出“在甘临高城郊乡镇、十大戈壁设施农业园等区域,依托丰富的戈壁荒滩土地,在全市打造一批万亩、5000亩和千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2025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82万亩,2035年力争达到30万亩”的具体目标。上述“一带一区”已在市域农业发展格局中进行落实表达,并由区县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具体落实

三、划定生态分区,加强生态修复

落实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基于张掖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及防风固沙与荒漠化防治等生态功能需求,遵循张掖市“二山夹一川”的地形轮廓,将张掖市划定为三大生态修复分区,即:南部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区、中部黑河平原绿洲整治提升区、北部荒漠沙土土地综合治理区。北部荒漠沙土土地综合治理区,主要功能定位为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南移、保障农牧业生态安全和提高生态服务水平,采取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方式,围绕重点风沙口、沙漠腹地、沙化耕地等区域,开展封沙育林育草、强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建设,实施严格的封禁保护与治理,促进沙区植被恢复。持续推进固沙压沙、植树种草,健全防护林体系,加大退化草原修复力度,建设规模化防沙治沙示范区,加快风沙源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加林草植被盖度,提高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保障项目用地,助力乡村振兴

在涉及沙漠地貌的行政村,将沙产业发展纳入正在编制的村庄规划中,以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通过遵循尊重自然地理格局,严格保护乡村自然山水形态和村庄肌理、历史文化遗产的要求,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在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村庄分类,重点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管理政策工具,从优先保障产业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角度去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从而实现建设用地总体减量、布局优化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沙产业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项目的用地倾斜,保障相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用地供给。通过土地整理、村庄整治获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农村公共公益设施、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对建设用地进行弹性管控,在规划中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建设时间、建设地点的项目,实行“用途留白”“指标留白”的规划“双留白”管控,为村庄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五、完善融资机制,推动产业发展

坚持聚焦发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沙产业开发。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林业重点生态项目为支撑、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机制,重点保障沙产业示范建设。 全面推行“谁造谁有、自主经营、利益归己”的优惠政策措施, 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承包、租赁、土地流转等模式,积极投入资金参与沙产业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在沙区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同时加大防沙治沙税费优惠和林业贴息贷款扶持力度,推行协议造林机制,对完成协议约定治沙造林任务的给予资金补助,对发展红枣、肉苁蓉、葡萄、枸杞等特色沙产业的给予贷款贴息扶持,推动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开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