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县分中心紧紧围绕年初全市交易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线,立足实际探索创新,持续推进“全省一张网”建设,全力打造“四全”交易平台,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摘要如下:
临泽县分中心
坚持需求导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严格执行投标保证金账户“零余额”管理和“一小时到账”制度,7月1日起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免收投标保证金,建设工程交易项目电子保函使用率达78.57%,中小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的活力全面激发。
坚持应进必进,资源配置成效显著。组织召开全县“农村产权智慧交易平台”启动会议,积极承接县域农村产权交易改革任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0项,服务半径不断延伸。开展新华农场油气合建站特许经营权拍卖,加快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应进必进。依托现有电子交易平台,开展远程异地项目评审6次,与山东淄博桓台县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交易行为更加公开、高效、透明。
坚持专班推进,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认真梳理进场交易项目,落实重大项目“1+4”服务保障机制(一张服务清单,统筹工作专班、日调度、跟踪协办、绿色通道四项措施),提供上门业务咨询和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手续全面完成。
坚持效率优先,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全面落实预约办理和7×24小时服务,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平均交易周期分别为23.9天、16.06天,均高于全省最优时限。持续优化“一网三平台”系统功能,开通评标专家评审费用电子化线上支付功能,交易质效明显提升。
高台县分中心
实化“一网通办”,为交易服务“提速”。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对照“全省一张网”建设要求,改造升级隔断式评标设施设备。先行试点开展农村产权线上交易,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县”。上半年,农村产权项目进场交易17项,成交13项。全面推进“无纸化”投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交易事项,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强化监督检查,为交易服务“护航”。在全面落实行业部门监管的基础上,实行社会监督员制度,建立纪检监察会商制度,继续聘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适时对中心行风政风进行监督,举办“阳光交易开放日”活动,邀请各方交易主体代表、社会监督员代表等观摩指导监督中心开评标各项服务流程,并适时邀请纪检监察组对重大项目交易活动进行驻场监督,不断扩大交易活动监督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固化作风建设,为交易服务“塑形”。积极打造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印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创建方案》,结合全系统“管理提升年”活动和县“三查一治”专项行动,以“十廉”行动为任务,创建“阳光交易、清廉护航”党风廉政品牌,不断加强交易服务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党建服务质效。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一刻钟、“清廉主题”课堂、班子成员上廉政党课、“廉政格言”“家规家训”征集、读书养廉等活动,定期召开政治生态、意识形态、舆情分析研判会议,不定期开展集体约谈提醒、廉政谈话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以案为戒、守牢底线、筑牢防线。上半年,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6次,开展“清廉主题”课堂2次,班子成员上廉政党课2次,集体约谈及廉政谈话3次。
山丹县分中心
找准“靶心”,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对标“四全”交易平台建设要求,升级改造评标室扩音终端、拾音系统、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等设备,持续提升平台服务质效。
找准“靶心”,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以“三抓三促”行动“入企业、掌实情、送服务”活动为抓手,深入34家企业及15家代理公司开展走访调研,主动靠前服务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和应急项目,开启“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努力做到即时受理“零障碍”、限时办结“零拖延”、延时服务“零等待”、实时监控“零差错”、电子交易“零见面”。
找准“靶心”,在创新工作上下功夫。邀请县纪委纪检组不定时驻场监督,评审费用在线支付,更新改造开评标区布局,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以“插花”型评审新模式推动评标工作独立、客观、公正。
找准“靶心”,在维护公平上下功夫。与县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联合组成专项检查组,对59家招标代理机构招投标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抽查2022年以来的132个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招投标,持续推进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民乐县分中心
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服务新机制,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全方位见证服务。
加强组织管理。按照“保管好、利用好、记录好、留存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各股(段)指定一名同志为兼职档案员,做到了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切实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档案工作持续发展。
完善设施设备。根据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和《甘肃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在现有40.92平米、摆放9列密集架,可容纳未来10年档案资料的综合档案室基础上,又先后投资2.2万元改造40.92平米电子档案室(包含调阅区)一间,形成了“两室三区”的档案场地布局。“两室三区”配套防盗、消防、吸尘、杀虫、防磁等设备,档案盒采用无酸牛皮纸,做到了防潮、防光、防尘、防虫、防污染。
提升信息化质量。以建设省一级电子档案室为契机,对中心电子档案室进行升级改造,对文书档案进行全文数字扫描,档案数据采用脱机异质备份三套,做到文件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确保档案完整安全,使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实现文档一体化和档案“收、管、存、用”全周期管理。
肃南县分中心
聚焦政治引领,提升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三抓三促”行动,全力打造“党建护航·阳光交易”品牌,构建“帮企快服”党建联盟,不断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聚焦改革创新,突破重点任务。积极推广农村产权线上交易,与兰州、嘉峪关等地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跨市县开展远程异地评标6场次。采用年度保证金期限担保和多个项目集中担保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降低交易成本。
聚焦精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改造升级场所内所有硬件和软件设施,落实惠企减负政策,推广电子保函线上办理,积极清退历史沉淀保证金。优化重点项目“全天候”“点对点”等服务措施,举办全县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再优化业务能力再提升培训班,切实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能力水平再提高。
聚焦技术支撑,提升服务效能。拓展运用电子档案“云存储”管理系统和磁盘阵列(RAID)存储系统,自主研发的《电子档案云存储系统V1.0》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进一步提高电子档案存证效力。
聚焦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梳理工作环节14个、廉政风险防控点33个,逐一制定风险等级、防控措施并落实防控责任人,不断优化交易服务流程和风险管理等环节。严格信息审核发布,先后在《张掖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发布信息25篇。 (综合服务科 王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