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11-28
今年以来,山丹县医保局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持续创新医保服务应用场景,推动服务效能迭代升级,用“数据密码”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切实增强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数据跑路,待遇报销实现“高效办”。构建“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体系。参保群众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甘肃医保APP 等多渠道,足不出户办理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关系转移等26项高频业务。同时,落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等事项集成办理;开展门诊慢特病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建设,构建“线上盲审、智能准入、动态评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实现“一站式”结算307791人次,报销金额达14478.65万元,城乡居民低收入人口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高达89.2%。异地就医备案4600余人次,异地住院直接结算4778人次,线上办理新生儿参保436人。
精准画像,特殊群体保障“免申即享”。加强与民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常态化梳理低收入人口参保、医疗费用等核心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比对、智能核验,动态更新特殊人群台账,实现“应保尽保、应报尽报”精准识别。落实医疗救助资助参保“免申即享”服务。至目前,资助参保“免申即享”24669人,资助金额501.15万元。设立“因病返贫”预警线,做好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累计向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及各乡镇推送859名住院患者信息,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智能监管,织密基金安全“防护网”。依托医保信息平台智能分析功能,对“就诊频次异常”“药品进销存不符”等可疑线索进行筛查;推广药品追溯码“一物一码”监管模式,实现全县223家定点医药机构药品追溯码全量上传;对冒用死亡人员参保凭证违规享受医保待遇问题进行专项核查;落实医保医师记分管理制度,为375名医师建立诚信档案,将监管关口从机构延伸至个人,实现从“被动监管”到“主动自律”的转变。今年以来,通过智能审核、专项检查、日常检查,处理定点医药机构129家次,约谈55家次,解除医保服务协议4家,累计追回违规资金164.28万元,对10名医保医师进行了记分。
场景升级,就医购药实现“一码通行”。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支付场景应用,让参保群众就医购药更便捷。全县223家定点医药机构均已支持医保电子凭证结算,参保群众只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即可快速完成就医购药结算。同时,还为27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了人脸识别终端,开启了刷脸结算的新时代。参保群众就医时无需携带医保卡或手机,只需人脸识别即可完成身份核验与费用结算,真正实现“一脸搞定”。目前,全县798家参保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单位网厅,完成单位人员增减变动等在线申报等业务4700余件。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在网络中流转,让单位办事更加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