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04-30
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营造全社会关注并自觉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山丹县积极开展医保基金监管宣传月活动,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向欺诈骗保行为“亮剑”。
多元宣传,奏响基金监管“最强音”
一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充分利用融媒体、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途径,发布医保基金监管政策解读文章、动漫视频以及打击欺诈骗保典型案例,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向群众普及医保知识。线下,在定点医药机构醒目位置张贴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和室内电视播放动漫视频、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开展宣传。同时深入社区、公园、广场发放宣传单、折页等,面对面向群众讲解欺诈骗保的手段、危害以及举报方法等。活动期间,共组织集中宣传3场次,发放折页和张贴宣传海报20000余份,摆放展板10个,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200余条,积极引导参保群众形成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良好氛围。
二是宣传阵地点线面兼顾。综合考虑不同参保群体的差异性特征,对留守老人、病患残疾等行动不便的群体,依托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送政策上门”。利用乡镇赶集日、普法星期五等活动开展集中宣传,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推进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同时,为确保宣传方式更接地气、更深入浅出,在制作宣传视频、编印宣传折页等方面,更加注重宣传内容的多样性,既坚持正向激励,大力普及合规合法使用基金的好处意义,又注重反面警示,主动向群众“曝光”一批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让骗保行为“无根可扎”。
多维发力,打出基金监管“组合拳”
一是自查自纠,压实机构主体责任。组织定点医药机构认真对照负面清单,对2023—2024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并及时指导和督促定点医药机构按季度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至目前,全县132家定点医药机构均已完成自查自纠工作,主动退回违规使用医保基金36.67万元。
二是专项整治,靶向治理突出问题。聚焦过度诊疗、重复收费、低标准住院、超限制用药、低码高编等重点项目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与完成时限,实行动态跟踪与销号管理。深入推进药品追溯码落地应用,对省医保局下发的药品追溯码重复扫码问题数据进行及时核查,排除回收药品套现问题。至目前,处理定点医药机构26家,约谈定点医药机构26家,追回违规基金66.38万元。
三是部门联动,强化基金监管合力。加强与县法院、检察院、公安、财政、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部门联合执法。重点对“假病人”“假病情”“假病历”等欺诈骗保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同时,强化案件线索通报,完善行纪衔接机制,形成一案多查的联合惩戒机制,切实发挥好综合监管合力。
数字赋能,构建基金监管“新生态”
一是数字化赋能,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大力推广应用智能监管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分析效能,对定点医药机构申报的费用进行快速筛查、精准分析,从费用合理性、诊疗规范性等多个维度全面把关,及时发现并反馈疑点数据。至目前,已完成智能审核数据分析429条,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2.55万元,有效提升审核效率与精准度。
二是追溯码采集,让监管链条“全程可溯”。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并建立“扫码—核验—纠错”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药品从“工厂车间”到“患者床头”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为医保基金安全和群众用药安全装上“数字防护盾”。目前已完成全县223家定点医药机构的接口改造,成功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0余万条。
三是积分制管理,让监管触达“最小单元”。探索医保医师积分管理制度,建立“一人一档”积分账户,围绕合理诊疗、规范用药、数据上传、政策执行等多个维度,细化考核指标,实行“正向激励+负面扣分”动态管理,将监管“关口”从机构延伸至医师个人,进一步压实医师医保合规主体责任,实现从“被动监管”到“主动自律”的转变,为医保基金安全筑牢“最后一公里”防线。至目前,对全县223家定点医药机构300余人进行了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专题培训。
下一步,县医保局将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欺诈骗保,守护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