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2-06-1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为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安排部署,张掖市闻令而动,于2020年12月2日正式开始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截至2021年3月20日,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境内30处石窟寺专项调查任务,调查报告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核验收。
一、组织保障有力、推进有序
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传达《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甘肃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印发了《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开展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成立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为专项调查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指导协调调查工作。组建了以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5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张掖市石窟寺专项调查组,负责张掖市境内石窟寺专项调查任务,各县区派工作人员协调配合本地石窟寺调查。邀请省内专家作为顾问,实地指导调查工作,保证了调查过程和成果的专业性,规范性。
组织调查组成员参加了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启动会暨业务培训,对石窟寺常见病害判断、石窟寺专项调查与登记等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确保调查人员熟练掌握调查技术和方法,为顺利开展专项调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调查前期,调查领导小组针对调查系统操作及野外调查等相关业务进行专题培训,并建立张掖市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微信交流群,就调查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操作、数据填写、规范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及时交流讨论。制定了《张掖市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并根据天气和疫情防控情况随时调整。调查采取先难后易方法步骤,从数量和体量相对较多较大石窟依次进行。2020年12月初开始现场调查,野外调查在2021年3月中旬结束。室内工作至3月20日前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登录工作,提交报告上报审核。
二、科学规范开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一是充分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工作。调查前查阅了地方史志、三普档案等大量文献、资料,搜集了历史沿革、管护情况、道路交通等相关信息,对全市石窟寺分布和基本情况作了全面掌握,合理安排时间次序。二是调查组成员根据各自专业背景和工作擅长做了明确分工。谁负责统筹协调、现场指导、现状记录,审核把关,谁负责照片拍摄、信息核对、洞窟编号,周边环境踏查,谁负责病害调查、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调查表格填写等,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三是测绘绘图做到专业严谨。邀请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专业团队,利用先进设备仪器对全部调查洞窟做了全面测绘,对重点洞窟进行详细测绘。四是严把质量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严格按照《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中时间安排和技术路线,参照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体例、编制说明、标准规范等要求提交表格、编制报告。为了确保调查质量和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所有资料经过调查小组全体会审准确无误后方可提交。
三、调查成果丰硕,顺利通过质量审核
仅有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组员们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灵活应对现场调查面临的种种不利影响,克服了高海拔、天寒地冻、山高崖陡、路途艰险等重重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完成了大量无路可达、自然灾害易发等赋存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石窟调查。累计行程5200多公里,调查张掖市境内石窟寺及摩崖造像30处。调查洞窟438个,塑像401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拍摄照片4200多张,文字记录20多万字,绘制图纸近300张,提交调查报告24篇,调查成果通过甘肃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审核。
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张掖市石窟寺的基本情况、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获得了新的资料和数据。编制了张掖石窟寺文物名录;全面梳理了石窟寺安全防范风险,积极推动重点石窟寺管护和安全防范建设或改造升级;形成了调查工作报告,对石窟寺保护提出政策和措施建议,提交主管部门。为加强石窟寺科学有效的保护研究利用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石窟寺保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
四、石窟寺保护研究利用成绩斐然
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现有在职人员1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学历4人,大专学历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 该所成立三十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物工作方针,克服人员和资金短缺的困难,守土尽责真抓实干,在文物调查、保护、发掘、整理、研究、宣传等方面,特别是在石窟寺保护研究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张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服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该所申报了马蹄寺石窟群文物本体保护、考古发掘、保护规划、文物数字化展示利用等项目30余个,申报资金1.2亿元;申报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文物局石窟石刻预防性保护项目15个,申报资金近2亿元。已实施了马蹄北寺和千佛洞岩体加固工程、千佛洞、金塔寺壁画塑像保护修复项目、金塔寺石窟岩体病害治理工程、马蹄寺石窟群安防工程、马蹄寺石窟群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和正在实施的马蹄寺石窟群数字化保护、千佛洞窟区危岩体加固及渗水治理工程等石窟寺保护利用项目近20个,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无论是项目实施数还是资金争取数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张掖境内早期石窟马蹄寺石窟群、文殊山石窟考古调查项目。2021年完成了金塔寺石窟田野调查、测绘、摄影绘图、三维建模、C14测年采样、窟前考古勘探,文字整理及文殊山石窟初步调查任务,目前正在进行文稿编辑工作,争取在今年出版《金塔寺石窟考古报告》。业务人员先后在《华夏考古》《文物》《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丝绸之路》等国家、省级专业性刊物上发表石窟寺研究文章30多篇;编辑出版了《张掖石窟研究文集》《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群摩崖佛塔调查简报》等学术专著,其中《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文殊山石窟》丛书获得张掖市第五次社科奖一等奖,并被甘肃省文旅厅推荐到文化和旅游部评选2021年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设优秀成果;承担省级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科研课题《马蹄寺石窟群摩崖佛塔重点保护技术研究》《马蹄寺石窟群题记调查研究》两项。被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授牌成立市级专家科研工作站重点对石窟寺文物保护领域展开日常监测和科学研究。承办了丝绸之路古城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五届绿洲论坛·丝路文化弘扬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专题研讨会并集结出版论文集两部。正在筹备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河西石窟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
2010年该所被甘肃省人社厅、甘肃省文物局表彰为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2022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表彰为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