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19-02-27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挑战,全市经济在困难中砥砺前行。
一、基本情况
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07.71亿元,同比增长5.8%,居全省第8位,增速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13亿元,同比增长6.3%,居全省第5位;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0.81亿元,同比增长3%,居全省第9位;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7.77亿元,同比增长7.3%,居全省第6位。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5.03:24.11:50.86调整为21.86:22.27:55.87,第一产业比重降低3.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01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作物总播面积稳中有增。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37.8万亩,比上年增加1.39万亩,增长0.3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0.62万亩,其中:夏粮110.04万亩,秋粮200.5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17.55万亩,增长11.94%。青饲料面积9.63万亩,增长1.29%。粮经饲种植结构调整为70.95:26.85:2.2。全年粮食总产量139.63万吨,同比下降0.67%。其中:夏粮总产41.25万吨,同比增长19.36%;秋粮总产量98.38万吨,同比下降7.2%。优势特色农业稳步推进。大力提升特色农业水平,玉米制种、奶肉牛养殖、绿色有机蔬菜、优质饲草“四个百万”工程稳步推进。制种面积95.51万亩,玉米制种面积占播种面积比重由21.23%调整为18.29%。以油料、蔬菜、中药材和其他制种为主的四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长13.43%,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比重由上年的24.06%调整为26.85%,增长2.79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年猪出栏65.42万头,同比增长2.27%,存栏49.35万头,同比下降6.92%;牛出栏22.67万头,同比增长3.99%,存栏50.25万头,同比增长3.33%;羊出栏240.10万只,同比增长1.39%,存栏280.10万只,同比下降5.98%;禽出栏606.79万只,同比下降1.97%,存栏405.31万只,同比下降2.0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26万吨、1.36万吨和6.06万吨。
(二)工业经济筑底回稳。2018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6.44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44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年提高21.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实现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7.6%;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16亿元,同比增长2.4%;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3.07亿元,同比增长5.5%。工业经济总体呈高开低走、筑底回稳态势。
1.重点行业拉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2个中类行业有13个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7%,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0.1%,医药制造业增长26.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1%,酒和饮料制造业增长3%,这七个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4.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
2.国有和省属企业贡献作用突出。全市22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1户国有和省属企业受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及订单需求量增多等因素,生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拉动效果突出。11户国有和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8.86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23.6%,利润总额0.52亿元,同比增长192.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3.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增势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点监测的37种工业产品中(不含原煤和发电量),有11种产品产量增速超过30%,分别是:食醋净增418吨,农用肥料净增12612吨,乳制品增长252.2%,化学农药增长113.6%,发酵酒精增长80.9%,机械化农机具增长73.2%,铁合金增长54.7%,化学试剂增长43.8%,兽用药品增长43%,防水卷材增长35.5%,小麦粉增长31.3%。
4.工业先行指标同步增长。全市工业用电量23.01亿度,同比增长28.1%;从三大门类用电量看:采矿业2.04亿度,同比增长14.3%; 制造业13.85亿度,同比增长4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11亿度,同比增长12.2%。完成工业增值税5.39亿元,同比增长8.8%;从三大门类纳税额看:采矿业1.86亿元,同比增长18.6%;制造业1.44亿元,同比下降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9亿元,同比增长13%。
(三)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05亿元,同比增长6.9%。石油制品行业拉动明显。2018年底,全市成品油市场受到油价四连跌因素影响,零售额增长速度放缓。但从全年情况来看,在市场需求稳增和价格波动平缓的基础上,石油及制品类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9.21亿元,同比增长6.8%,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增长有力。随着全市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乡村农家乐餐饮、民俗住宿等行业快速发展,乡村消费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2018 年,全市乡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总额47.36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旅游人次收入同步增长。市旅发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3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实现旅游收入210.7亿元,同比增长33.9%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2.12%,居全省第2位,增速比全国高6.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高速增长。以民乐县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各县区戈壁农业示范项目以及智慧林业木本油料生态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生产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了全市第一产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9%。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一产高速增长,二产由负转正,三产低速增长”的格局。从三次产业投资总量占比看,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上年的6.9:19.8:73.3调整为12.7:19.3:68,一产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二产占比降低0.5个百分点,三产占比降低5.3个百分点。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增势强劲。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实际开工175项,同比增加24项,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8.4%,增速比全市投资增速高16.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2%,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10月份以前,全市工业投资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从11月份开始工业投资首次由负转正。全年工业项目开工建设128项,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8.5%。从三大行业看,采矿业投资增长2.3倍,制造业投资下降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5.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涉及行业增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总量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所完成投资额占民间投资的81.7%。
(五)财政收支平稳增长。2018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84亿元,同比增长5.76%。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0.64亿元,同比增长2.61%。在大口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4.15亿元,同比增长10.39%,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11.28%、12.06%。非税收入26.49亿元,同比下降5.9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22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2.11%。
(六)金融存贷款稳健运行。2018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70.64亿元,同比增长9.14%;其中住户存款458.71亿元,同比增长14.2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32.04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33.62亿元,同比增长8.44%。存贷比例达到94.24%,比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7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0元,同比增长8.7%。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农业方面:受制种玉米存量大、销售价格不稳定、制种企业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玉米制种面积连续两年出现大幅回落。受猪瘟疫情,禁养区关停并转等因素影响,生猪和羊存栏下降,将会给2019年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上盲目扩大,存在资金短缺和资金周转困难,部分新建的戈壁日光温室配套设施不全,无法投入生产,制约了戈壁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工业经济方面:升规入库企业拉动作用较弱。近两年,升规入库企业占比较大的行业主要分布于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电力和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规模小、粗加工、占比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占入库企业户数的54%,户均增加值仅有580万元,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仅有7.6%,产业层次低,贡献能力低,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基础不牢。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及产成品两项占用流动资金的51%,资金回笼缓慢,流动性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基础不牢。工业经济增长对高耗能行业依赖性较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0户高耗能工业企业用电量14亿度,同比增长31.7%,高耗能企业用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的79%,实现的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4%,稳增长与降能耗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项目建设方面:中小投资项目增长乏力。2018年,全市500-5000万元项目开工建设354项,同比减少39项,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1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2.2%,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小幅下降。全市第三产业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0.4%,增速比一季度(39.2%)、上半年(5.7%)和前三季度(6.9%)分别回落39.6、6.1和7.3个百分点。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到位资金不足。从全市投资资金到位情况看,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相对充盈,是完成投资额的1.02倍,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到位资金仅占完成投资额的83.1%,大项目到位资金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项目开工建设进展。
商贸流通方面:汽车销售下降明显。2018年,受整体市场不景气影响,我市部分汽车销售企业为追求利润,将消费者购车的开票价格压低,增配的导航、轮毂、真皮座椅等车品以赠送的方式入账,或是从其他省份城市的4S店购买客户指定车型,虽实际经营行为发生,但发票未在本销售公司开具。同时,部分客户用按揭贷款方式购车,发票由厂家开具,销售收入无法计入到本地企业营业收入中,导致全市汽车类销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7.2%,影响全市限额以上零售总额下降3.8个百分点。部分在库企业运行质量不高。全市188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98户企业销售额负增长,占全部在库企业的51.2%。其中:137户批零企业有69户负增长,合计减少零售总额5.72亿元,占全部限上零售额的11%,影响全市限额以上零售总额下降10.7个百分点。新入库企业拉动作用不明显。2017年入库的54户企业有8户是当年新建企业,46户为小升规企业。这54户入库企业经营状况较差,全年实现零售总额6.27亿元,同比增长2.4%,对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仅为0.2%; 2018年新入库企业仅有2户(1户餐饮企业和1户零售企业),拉动作用甚微。
三、对策建议
(一)以监测分析为抓手,准确研判发展态势。针对全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继续秉承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强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查找经济运行薄弱环节,持续释放和挖掘经济增长活力潜力,科学研判,精准发力,把经济增长趋稳在合理运行区间。牢牢把握调结构、稳增长的最大平衡点和结合点,重点抓好一批有利于调结构的好企业、好项目,努力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做到增大于减、进大于退,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以现代农业为支点,构建循环农业体系。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强化戈壁农业为引领的种植业、菌业和肉牛为主体的畜牧养殖业主导发展方向。加快引领绿色高品质农业发展,提升绿色高品质农产品贡献作用。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创新带动能力,继续健全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市场流通环节都配套培育。巩固农化农饲产品价格质量管控机制,合理配置玉米制种和传统农业用地产业优化,缓解种植养殖结构矛盾。加强融资、土地供应、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循环农业体系。
(三)以工业企稳为目标,促进转型提质增效。强化预警监测,精准发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深入分析研判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对重点企业做好精准服务工作。强化培育扶持,强基固本不断壮大内生动力。要高度关注在库骨干支柱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着力破解难题,切实在政策、资金和财税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强化招商实效,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活力。以调结构促转型为核心,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工业投资项目,确保项目“引进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强化结构调整,确保稳增长降能耗协调推进。鼓励支持工业企业“三换一增”改造创新力度,提升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提质增效。
(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持续释放投资活力。聚焦项目建设,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着力优化供给结构,力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继续落实重点项目“双联系双告知双评价”“三个清单”“五个一”制度,集中力量抓好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和社会事业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完善优惠政策,加快招商进度和到位资金投放力度,强化跟踪落地服务实效,着力解决项目突出问题,促进签约项目加快实施,持续释放投资活力。
(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服务业新热点。以形成强大消费市场为导向,加大服务业基础设施、各类商贸实体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项目。积极壮大服务产业行业,着力开发消费服务新热点,延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用好旅游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优势,着眼体系完善、功能健全、规范秩序的旅游市场。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拓展通道信息物流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以信息为平台,以流通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解决好张掖区域特色产品与大市场对接问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崛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更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务实的精神面貌,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运行,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