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综合年鉴2013》日期:2025-10-31
城乡建设(二)
·环境保护·
2013年,市生态环境工作以确保实现“一个目标”(改善环境质量)、做好“一项服务”(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抓好“八项工作”(环评审批、总量减排、生态建设、污染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全面完成省、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为工作中心,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基础工作和生态环境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探索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情况排名全省第三位。
【环境质量】2013年,张掖市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分别为0.024毫克每立方米、0.020毫克每立方米、0.088毫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Ⅰ—Ⅱ级)天数为345天,优良率为94.5%。黑河干流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莺落峡、蓼泉、六坝断面水质为Ⅱ类水质,高崖水文站为Ⅲ类水质,黑河干流水质保持相对稳定。黑河支流山丹河水质呈劣Ⅴ类水质,水质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各县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甘州区、山丹县、临泽县、高台县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达《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张掖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总体水平为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夜间总体水平为四级,声环境质量较差。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总体水平为一级,声环境质量好;夜间总体水平为四级,声环境质量较差。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昼间好于夜间。其中1类功能区第一季度昼、夜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超标,其余三个季度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标,夜间超标;2、3类功能区全年四个季度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4类功能区全年四个季度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均达标,夜间均超标。
【污染物排放】全市废水排放量为4084.325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34.9461万吨,城镇生活废物排放量为2048.4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为0.9792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4493吨;氨氮排放量为162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46846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7408吨;烟(粉)尘排放总量为21437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10.33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635.93万吨、处置量为175.28万吨、贮存量为99.13万吨、排放量为零,综合利用率69.86%。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0.75万吨,综合利用量为0.75万吨。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下达的限值内。
【污染防治】全市完成72项污染减排工程(工程减排项目19项,结构减排项目3项,管理减排项目9项,畜禽养殖减排项目38项,阶段性任务减排项目2项,机动车减排项目1项),完成治理投资38837.79万元。全市共完成机动车生态环境监测31732辆,生态环境监测率83.1%;生态环境标志发放44253枚,发放率100%,淘汰黄标车220辆。全市共核发排污许可证80份,其中市级核发31份,县(区)核发49份。全市8家企业开展了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并完成等级评定与复核,12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报告审核,其中11家企业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全市共征收排污费832余万元,其中市级排污费征收入库146.7万元。
【环境应急】完善环境应急处置体制机制,市、县区完成应急预案报备95家,13家重点风险源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已由甘肃省环境应急中心备案,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网络。组织2013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妥善处置“2·28”连霍高速张掖九龙江服务站槽罐车苯泄漏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参与处置“7·21”锦世化工公司中毒事故的调查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的有关规定,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重点检查农村小康村建设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围绕市列投资项目主动做好环评服务,建立重大、重点项目前期介入和跟踪服务机制。通过网络、窗口咨询、电话等形式,主动辅导企业了解办事程序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宏观管理,遇到特殊项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打破常规,简化程序和手续。对于涉及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认真做好服务,加快审批速度。2013年全市审批规划环评2项,审批建设项目环评442项(其中生态环境部审批1项,省级审批18项,市级审批51项,县区审批372项)。完成124项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三同时”验收(其中生态环境部验收1项,省生态环境厅验收6项,市生态环境局验收16项,县区生态环境分局验收101项)。
【生态市创建】制定下发《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建设年度计划》,将建设任务、指标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完成生态市创建的年度工作任务,成功举办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培训班。市人大环资委开展国家生态市创建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推动生态市创建工作。2013年,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创建第六批省级绿色学校5所,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1个,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个人2人;第五批省级绿色社区4个,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6个,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个人6人。
【农村环保】完成投资3220万元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并通过省上验收。高台县、临泽县、甘州区制定《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对106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村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监察,促进项目的规范运行。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考核、自然保护区、秸秆禁烧专项执法检查,指导甘州区政府制定下发《农村土炕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并进行摸底调查、实地考察、技术确定等工作,及时协调市级资金到位,完成1万户农村土炕改造工程。
【环境监察】共组织现场检查、巡查2700多人次,检查企业179家,重点围绕涉重金属企业违法排污、违法建设、违法倾倒危险废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企业环境污染隐患排查等五项内容,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涉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的重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等重点行业“回头看”活动,全面排查整治医药行业环境污染,排查发现各类环境安全隐患70多起,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5起,行政处罚5起。及时查处各类环境信访投诉,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共27件,办结率100%。
【核与辐射监管】全市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121家(其中放射源应用单位11家,放射源37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110家,射线装置219台)。已全部完成核技术利用单位申报登记工作,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辐射安全防护相关设施完好率100%,监督检查率、整改完成率均达100%,未发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
【项目争取】争取到工业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尾矿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92个项目资金4823万元,其中中央环保专项资金3123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700万元,占省级污染减排、排污费专项资金下达总额的9.5%,争取资金比例在全省处于中上水平。
【环境监测】开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六县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及沙尘天气等按规定和要求进行环境监测。对2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了监督性监测,监测完成率、数据公布率均达100%,自动监测设施数据有效传输率86.7%,企业自测完成率82.8%,自测结果公布率100%。在2013年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环境监测”省级决赛中,张掖市环境监测站获得团体一等奖。
【宣传教育】拓展宣传报道途径,重点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核与辐射安全与应急、环保执法等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积极向各类媒体报送信息简报500多篇(条),被《中国环境报》社评为2013年度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不断丰富“6·5”世界环境日宣传形式和活动内容。出动宣传人员近1万人,通过设置宣传咨询点、展示环保展板、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栏、办黑板报、发放环保知识手册、散发环保购物袋、群发公益短信、刊登市政府领导署名文章和发布《张掖市2012年度环境状况公报》,丰富宣传内容,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共设置宣传咨询点90个、展示环保展板100多块、悬挂横幅182条、发放环保知识手册2.5万多册、宣传单4.8万多份、散发环保布袋3000余个、向全市群众发送公益短信7万多条。(撰稿:符闻伟 审稿: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