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综合年鉴2013 ·中国共产党张掖市委员会·》

来源: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日期:2023-11-15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同比16%;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008亿元和1672亿元,分别增长3293%和320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5%和12%,一、二、三产比重调整为277∶349∶374。

【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大政方针、省委工作部署与张掖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四大班子和市级领导率先垂范,使学习活动由领导干部向广大党员群众扩展延伸。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优势,多形式、广角度、深层次开展舆论宣传,集中组织党校、讲师团等社科单位理论骨干,通过集中轮训、巡回宣讲、进村入户解读等多种途径,把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和群众,扩大学习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坚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把已有工作部署放在全国、全省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中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在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谋划全局、部署工作,进一步凸显张掖特色和优势。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工作。按照“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生态城市”的思路,大力推进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张掖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之一,六县区和市本级被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补偿范围。坚持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市区以老城区为核心,辐射滨河新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国家湿地公园、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和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5个新型功能区,“1+5”生态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黑河沿岸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正在建设水天一色生态城市带,祁连山沿线山丹、民乐和肃南三县依托雪山、草原、森林等原生态美景,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原生态城市。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使新老城区和谐共生,古韵新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水古城”独特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现代农业】坚持在生态背景下探索完善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在节水上下功夫、绿色上做文章、特色上谋发展、科技上求创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打造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三农”综合试验示范区,甘州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21个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之一。大力发展以节水、高效、绿色、有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玉米制种、设施葡萄、高原夏菜、草食畜、食用菌、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升为全民技能培训工程,使其成为了扩大就业、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劲动力。建立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与提高农民收入相生相伴的增收体系,大力推广“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发展模式,在每个县区建设一个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试验示范区,每个乡镇每年建设一个“四化”示范村,使新农村建设朝着富有张掖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不断迈进。

【生态工业】立足资源禀赋和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着力提升通道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取向,以保护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为核心,把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损害生态作为基本准则,制定生态工业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工业经济由资源开采为主向资源深度开发和低碳、循环转型,以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产业、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生态工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平台,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机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张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要素聚集功能不断提升。落实“园中园”和“项目特区”等优惠政策,积极搭建承接青海和内蒙古资源转化的平台,以“飞地”模式发展通道经济,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依托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区

【旅游文化产业】立足可耕可牧、可猎可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征,精心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的靓丽名片,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特色风貌,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作为繁荣文化产业的重要措施,集中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旅游大景区建设为框架,积极探索创新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把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整合市内重点景区和项目,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培育中国最美丹霞游、丝路文化体验游等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冰川科考、戈壁探险、山地滑雪、湿地漂流、草原赛马、汽车拉力赛、现代农业观光等新型旅游项目和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优势旅游商品,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52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12亿元,旅游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1168%。

【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引领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和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立“3341”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大景区、大“互市”、大博物馆、大运动场建设四个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任务落实。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用、国家项目抓争取、产业项目抓招商”的要求,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积极谋划、落实、推进生态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全市呈现出开工项目增多、项目结构优化、投资规模扩大、项目进展顺利的良好态势。

【民生事业】依托宜居宜游产业的多元性、富民性和带动性,着力搭建驱动民生不断改善的平台,探索建立市场驱动民生不断改善的长效机制。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办理省、市为民承诺的实事,年初确定的各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真实施甘州区全国综合养老基地等公共服务项目。大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体系,城乡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市委积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深入推进科技进步县市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抓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机遇,大力实施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提升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民主法治建设】认真落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责任”,大力加强“平安张掖”“法治张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着重抓好劳动仲裁、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各领域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和政法部门“一把手”集中接访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涉黑涉恶、“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联防联动机制,建立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推进虚拟社会规范、有序、安全运行,提升动态信息化条件下的治安局势掌控能力。

【党的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努力提高把握运用规律、谋划推动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深入开展“争做文明有礼好公民、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道德讲堂”建设、“个十百千万”诚信建设工程。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和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述职测评,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以事择人、以事进取和敢于担当的要求考察识别使用干部,鼓励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发展的转型与干部的成长良性互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重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结合“双联”行动,实行市级领导联村联户联项目制度,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的高效落实。

(撰稿:程琦 李林宇 审稿:昝俊红)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