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日期:2023-08-15
【县情综述】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南抵祁连,北枕合黎,黑河纵贯东西。古代高台乃甘肃通驿要路,有“三秦锁钥,五郡咽喉”之称。全县总面积4425平方公里,辖3镇6乡,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6个行政村,总人口15.83万人。
高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汉武帝置表是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的交汇地,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4处、县级10多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132件。骆驼城古遗址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遗址之一,许三湾古墓群是全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特大古墓群,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高台县景色宜人,有“戈壁水乡”之美誉。县境内有黑河、摆浪河等6条主要河流,19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5119万立方米。湿地面积44.25万亩,占张掖黑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1.6%。大湖湾、月牙湖、马尾湖等湖泊星罗棋布,各种鸟类翔集,一片“紫燕掠泥穿曲港、白鸥冲雨过横塘”的自然风光,是西北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和湿地保护区之一。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2012年,高台黑河湿地公园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7.61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比重为37.52∶37.7∶24.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增长44.7%;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7亿元,增长3.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亿元,增长24.41%;财政支出完成10.67亿元,增长17.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55元。
·中共高台县委员会·
【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省、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学习调研、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两张名片、突出三项重点、走好四条路子、注重五个结合、推进六县建设”的总体思路。2011年,县委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学习研讨10次,邀请省市理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4场次,人均学习笔记达3万字以上,人均撰写体会及调研理论文章3篇以上,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20余篇。
【生态文明县建设】计划总投资3.5亿元,加快建设以黑河湿地公园为主的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完成投资近1亿元,扩挖人工水域面积8万平方米,组织实施“百、千、万”株乡土树木进湿地工程(百株大沙枣、千株彩穗红柳、万株胡杨),栽植绿化树种23个、50万株,绿化面积200亩。精心打造湿地精品景区,占地9.2万平方米的水如意生态绿地、占地6.2万平方米的水之印广场和占地4万平方米的月牙湖公园垂钓园等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加大造林绿化力度,认真组织实施以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为主的生态项目,完成各类造林5900亩,封滩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6431亩,累计完成投资750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改面积达16.05万亩,确权到户率达81.78%,被评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县。建设湿地新区,扩张完善城东新区。湿地新区人防指挥中心、文化图书广电服务中心、财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湿地管理服务中心、市政公司和地理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等重点公建项目和四星级宾馆均已开工建设,其中4项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公安局办公楼、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博物馆、科技馆、游泳馆、会展中心等项目已完成勘测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城东新区重点开发建设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民生项目,东苑幼儿园、农产品检测中心等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城区道路10条8.4公里,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73户4380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商品住宅41栋17.15万平方米。
【现代农业县建设】巩固蔬菜、番茄、棉花、制种、葡萄等特色主导产业,基地面积达32.5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2.5%。编制完成《高台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建成工厂化育苗、设施农业、高原夏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节水农业示范区5个,试验示范新品种357个、新技术18项(次)。推进土地流转,建成万亩示范区1个、千亩示范点7个,流转土地2.83万亩,累计流转7.9万亩。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上的10万头优质肉牛深加工、15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番茄葡萄等果实皮籽综合利用、100万羽大雁深加工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通过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政策,县财政投入资金876万元,扶持设施农业和草畜产业发展,全县新建日光温室1796座、钢架大棚2590座;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00.8万头(只),其中牛饲养量达到15.31万头,同比增长14.1%;羊饲养量达到56.3万只,同比增长33.7%。确定的16个“四化”模式和自选模式示范点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新建小康住宅2034户,其中20户以上连片示范点18个、小康住宅楼38栋1144户。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180人,输转劳务3.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75亿元。
【新型能源县建设】投资2430万元的摆浪河水库水电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甘肃汇能公司高崖子滩9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取得省发改委“路条”,投资10亿元的山东大海集团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上海航天集团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申请立项;与华锐集团洽谈的100兆瓦风电场建设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与甘肃安茂公司洽谈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正在申报立项。狠抓工业项目建设,今年全县新、续建工业项目25项,完成投资5.53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的晋昌源煤业6.2亿立方米煤炭气化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生产焦炭80000吨;投资2.62亿元的博峰肥牛10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投资9604万元的黑番茄种植加工综合利用二期工程等其它3个重点工业项目和脱水菜扩建、新型建材等21个一般工业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循环经济县建设】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围绕工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引进新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环保加工项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工业园区层面,通过主导产业协调合作和各类企业副产品交换,实现资源循环和资源梯级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在单个企业层面,改进生产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2011年,县上规划建设的6.2亿立方米煤炭气化(二期)和10万头肉牛深加工生产线等4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和21个一般工业项目为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奠定基础。
【特色旅游县建设】实施红色带动工程,启动“旅游发展年”活动,出台文化旅游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红西路军纪念馆4A级景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祁连葡萄庄园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大湖湾崇文楼、游客接待中心等10项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深入开展乡镇文艺调演、经典影片展演、红色经典音乐演奏会、建党90周年成果图片展、红歌会、湿地巡游、全省钓鱼大赛等主题活动,提升高台旅游形象。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参加金昌、天水、西安旅游交易会、“中国旅游日”宣传和全省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提高高台旅游知名度。2011年全县共接待县内外游客4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41%。
【社会和谐县建设】在落实省、市确定为民办理实事的基础上,县上承诺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已全部办理完毕。新安置就业和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94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引进专业技术人员59名,组织181名毕业生见习就业;建成创业孵化示范园,吸纳创业者114户,带动就业人员254人。完成中小学危旧房改造投资3406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6744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40套20100平方米、廉租住房120套6000平方米、公租房50套3000平方米,为1158户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发放补贴102.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合率分别达97.07%、96.2%。实施人饮工程11项,解决7个乡(镇)、26个村、15581人和35所学校、4823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村公路115.5公里,改造通村公路45公里;建成农村户用沼气600户。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农村消防隐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法德进家”等活动,“五星文明户”创评工作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21个重大典型,全国文明县城成功创建,受到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
【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五星文明户”和“十大道德模范”评选等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2011年,高台县“五星文明户”创评工作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21个重大典型,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甘肃日报、张掖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深层次采访报道。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单位、“社区之星”“十型”特色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和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加大“四村”建设力度,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全国文明县城成功创建,受到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广泛组织开展“三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全民健身运动等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做好换届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换届工作顺利进行。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干部工作法律法规和省、市委有关规定,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选拔任用机制,加大“三位一体”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公企业党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措施,开展“三级联创”、城乡党组织“1+1”结对互帮、“学抓树促”、党内激励关怀、党员承诺制等党性实践活动,全县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县委班子带头改进作风,扑下身子抓项目、抓发展、促和谐、保稳定,推动事业发展。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城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互帮、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制度,加强同基层和群众的联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制度,采取廉文荐读、廉政文化进社区、进楼院等多种形式,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权力制衡工作,把反腐倡廉建设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推行领导干部廉洁承诺、诫勉谈话、过错追究等制度,对领导干部外出参观学习、配车、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主动接受来监督,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继续深化纠风治乱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廉洁行为的发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班子各成员的作用,坚持处理好县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之间的关系,确保工作的协调高效运转。
(撰稿:赵永全 审稿:常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