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日期:2023-06-30
【综合经济】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9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亿元,增长21.4%,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9.89亿元,增长1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4945元,同比增长13.9%。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34.5:35.5:30.0,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81.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917万元,同比增长22.5%。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415万元,同比增长28.1%;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68万元,同比下降46.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7720万元,增长32.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844万元,增长5.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982万元,仅占上年的36.3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13.2万元,仅占上年的6.1%。
【农业农村经济】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1.87万亩,比上年增加1306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61.79万亩,粮食总产量25.71万吨。特色、节水农业成效显著。玉米播种面积4.6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1.64万亩,其中垄膜沟灌面积18.7万亩。共完成造林面积12000亩,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7000亩,四旁植树21万株,年末实有育苗面积2100亩,其中本年新育面积900亩。肉类总产量达14566吨,比上年增长5.7%,牛奶产量10517吨,增长74.3%,绵羊毛产量526吨。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6.18万头、0.51万头、12.47万只和56.44万只,分别增长5.82%、4.08%、2.13%和2.82%。
【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全县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8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9个,已投产项目45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54万元,同比增长44.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5283万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0092万元,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1279万元。房地产市场增长明显。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072万元,增长2.42倍。其中,已完成计划总投资的有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454万元,乐民花园住宅小区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0000万元,公租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16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104万元,廉租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07万元,城关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团结巷改造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
【交通通信】2012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年末全县客运车辆总计384辆,比上年增长31.3%,班线客车146辆,比上年增长7.4%,出租客车219辆,比上年增长58%,公交客车19辆。完成客运周转量1351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8.5%;货物周转量179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6%。道路运输从业人员5337人,比上年增长20%。全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7165万元,年末全社会移动电话用户达212878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3523户,比上年增长4472户;邮政业务总量520万元,全年订阅报纸305万份,杂志7.09万份。
【商贸旅游】2012年,消费品市场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8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53333万元,增长32.4%;县以下零售额40489万元,增长4.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394万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7429万元。全县个体工商户达5010户,从业人员8710人,私营企业达329户,从业人员10736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9283万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八大类消费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3%,其他各类价格均呈现上涨态势。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实现旅游文化破题的预期目标。举办旅游文化观光节和全民健身登山大赛,切实做好第十一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民乐段安全保障工作。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7.88万人;新建扁都口自驾游营地道路1.5公里,整修海潮湖景区沙砾等级路5公里、续建旅游观光道路3公里。在国道227线和扁都口景区设置大型宣传牌6块、搭建宣传彩门4道,在扁都口景区配套完善了游览指示、导游标示、石刻标志和小品装饰,新建停车场3个、木结构旅游厕所2座、移动环保厕所4座。
【财政、金融和保险】2012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300万元,同口径增长30.28%;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11816万元,同口径增长28.2%。其中:增值税5987万元,增长15.7%;营业税5984万元,增长16%;个人所得税133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7938万元,增长16.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1241万元,增长25.3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2355万元,增长19.28%。各项贷款余额205320万元,增长26.61%,其中住户贷款139306万元,企业贷款66014万元。全年保费收入5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533万元,比上年增长36.1%,人寿保费收入4273万元,比上年增长7.1%。
【社会事业】2012年末,全县共有高(职)中2所,在校学生10136人,其中,男生6085人,女生4051人,专任教师541人;初级中学11所,在校学生11036人,其中,男生6188人,女生4848人,专任教师617人。完全小学163所,在校学生18612人。学前及在园幼儿6097人。小学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99.7%,巩固率99.7%,毕业率98%,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93%。有文化馆1个,歌曲文艺演出30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46474册,书刊借阅册数22054册;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文化室203个,图书量243600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8937件;电影放映机构2个,电影放映2679场次;广播电视台1座,村通播率94%。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684人,其中执业医师180人,执业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180人;卫生机构床位1177张。有篮球场110个,排球场125个,足球场12个,全年共举办运动会7次,其中:县级4次,乡镇级3次。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8.78%;乡村人口15.7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71.22%。人口自增率6.13‰,比去年上升了1.99个千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393元,比上年增加890元,增长16.2%。其中,工资性收入为2095.4元,家庭经营性收入3799.3元,财产性收入7.36元,转移性收入490.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30.5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17.6元,衣着消费支出442.89元,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290.4元,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792.09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40.97元,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446.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8元,比上年增加2013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98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食品人均支出3743元,增长7.4%;衣着人均支出2382元,增长22%;居住人均支出1366元,增长16.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172元,增长38.5%。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8.12平方米。年末在岗职工总人数9689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8409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642元。城镇化水平达到28.78%,较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全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7330人,领取待遇人数24790人,其中:参加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3576人,领取待遇人数24242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754人,领取待遇人数548人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4690人,增加1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82人,失业保险人数6849人。年末城镇享受低保户数为2730户,发放保障金2057万元;年末农村享受低保户数为11154户,发放保障金2396万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194827人,参合率99.66%。筹集资金5580.97万元,补偿人数370236人,补偿金额5002.37万元,其中住院人数25522人,补偿金额3684.93万元。
(撰稿:钟佩银 王希瑞 审稿: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