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日期:2023-03-31
【2011年综述】经济增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6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73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46.26亿元,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2649元,比上年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4∶32.1∶41.5调整为25.5∶34.4∶40.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9和1.4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87976万元,比上年增长26.72%。其中:增值税23722万元,增长-11.39%;营业税20952万元,增长46.51%;企业所得税12759万元,增长70.89%。一般预算内收入27762万元,比上年增长35.62%。财政支出完成178151万元,比上年增长26.73%。
非公经济全区范围内私营企业2510户,增加122户,注册资本432286.17万元,增长23.16%;个体户18043户,增加2405户,注册资本45000万元,增长8.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29457万元,增长12.6%,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5.9%。
【农业】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29.36亿元,增长6.0%。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由上年的66.5∶1.7∶21.5∶10.3调整为68.6∶1.1∶21∶9.3,粮、经种植结构由上年的76.2∶23.8调整为78.3∶21.7。全年粮食作物面积68.33万亩,比上年增加4.44万亩;玉米制种种植面积47.8万亩,增加5.0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0.97万亩,减少0.6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88万亩,减少0.3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8.98万吨,比上年增产4.9%。其中,夏粮产量5.42万吨,下降18.47%;秋粮产量33.56万吨,增长9.96%。
年末大牲畜存栏32.28万头,比上年增长2.84%。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55.76万头、34.94万头、88.4万只和702万只,分别增长-6.07%、3.41%、4.06%和13.41%。其中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31.8万头、10.42万头、29.78万只和40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9.56%、3.99%、1.71%和8.87%。全年肉产量4.47万吨,比上年增长-2.83%;禽蛋产量1.04万吨,增长19.54%;牛奶产量1.44万吨,增长17.07%。
围绕玉米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肉牛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产业化基地面积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95%。当年新开工投资上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12家,完成投资4.91亿元;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销售收入12.96亿元;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2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6.5%。
全区依法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1个,带动农户2.74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30.3%,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20335.17万元,流动资产33178.44万元。全区土地流转面积15.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7%,涉及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1199个合作社、19077户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9516份。
全年财政支农总支出72515万元,其中发放各项补贴20553万元。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770万元,补贴农机具1881台件,受益农户1422户,拉动农民投资1821万元。依托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农民1.4万人次,开展宣传培训活动140多场次,开展集中示范活动42次。输出输转农村劳动力8.0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6亿元。
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5.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2%。拥有各类农用运输车2.35万辆,大中型拖拉机0.39万台,小型拖拉机1.96万台。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3.68万吨,农村用电量13308万千瓦小时。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2万亩,新增条田面积3.42万亩。各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湿地保护示范区景观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强势推进,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建立,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和重点湿地区域景观恢复工程如期完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城区绿化覆盖率40.96%;全区森林覆盖率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