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文化·(下)》

来源:日期:2021-12-17

【行业监管】 文化市场治理  以确保文化市场繁荣安全为重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深入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和“扫黄打非”行动,2011年全市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3432人次,车辆295台(次),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案件26起、无证经营娱乐场所21家,排除安全隐患183处,配合工商部门扣留超范围经营场所设备151台,取缔“黑网吧”3家。201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82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出版经营场所568家/次,受理举报34件,办结举报案件34件;责令改正22家/次,警告6家/次,经济处罚5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400余件,联合公安、工商、城市执法、教育等部门,开展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摊点)14家次,组织开展了全市星级文明KTV、星级网吧评定工作、文化市场交叉执法行动,为宜居宜游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市文化出版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两局合并后,在人员调整、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的新情况下,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生命线思想,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增强调整市级安全播出指挥机构,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强化技防、人防措施,确保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全市两会等重要时段和“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行政执法行为  在将娱乐市场管理职责、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放映的管理职责下放到县区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牵头部门,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市文广新局具体实施的行政执法职能共337项,其中行政许可15项、行政处罚320项、行政强制1项、其他行政行为1项。为提高办事服务效率,市文广新局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设在市政务中心服务大厅,常驻办事人员1人,明确和规范行政审核程序,提高审核、审批效率,办理行政许可、审核等审批事项120多件,均已按时办结。

【文化产业发展】  积极申报文化产业项目,丹霞文化产业园、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祁连玉石文化产业园、肃南县裕固族文化产业基地、扁都口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已列入全省《“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纲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配合宣传部门成功承办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现场会。开展全市文化产业重点经营企业统计调查,编辑《张掖文化产品画册》,在《张掖文化出版网》上传张掖市特色文化产品图片近1000张。配合肃南县举办首届中国张掖祁连玉石博览会,组织300多家文化产业经营户开发祁连玉石等特色文化产品,参加玉石博览会和2011年、2012年兰洽会。甘州区研发《兰亭序》、金经曼荼罗扉页画、《朱子家训》条幅、《大佛寺精品剪纸》、荷叶笔洗、龟鹤烟瓶等8种文物复制品,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产品。以祁连玉石文化产品开发、湿地丹霞人文旅游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园区基地建设  坚持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张掖转型跨越的关键环节,集中精力打造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区和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培育重点文化企业。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完成投资3.8亿元,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临泽县以丹霞文化产业园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乐县打造扁都口生态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投资2000万元的滑雪场开工建设,基地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招商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产品推介放在首位,精选部分文化产业项目、祁连玉文化产品和优秀文化企业,组队参加深圳文博会、第十八届兰洽会、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和西安文博会,签约项目2个,合同金额9.5亿元。

产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动员民营资本新注册成立鑫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漠祁连玉奇石文化产业公司、大美祁连玉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小咏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甘州区民间艺术团5家文化企业,注册总资金800万元,涉及祁连玉产品开发、文化传媒、商业演出、文化经纪代理、民间艺术演出等领域,其中文化传媒、文化经纪代理填补了张掖市文化产业经营领域的空白。2012年,组织召开文化产业银企对接座谈会,帮助企业银行融资160万元。依托市宣传文化中心建起河西文化产品展销中心,设立网上电子商城,搭建起文化产品展销平台。文化产业基础数据统计全面启动,服务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张掖市把古民居片区400户住户列入2012年全省重点棚户区改造盘子。甘州区开展古民居调查摸底,完成西大街、青年东街文庙巷两处重要历史地段和30处古民居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档案资料,及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着手制作古民居保护标志、保护牌,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市政府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下发《关于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的通知》等文件,逐级落实工作职责,推动保护工作深入开展。西大街法院以南、青年东街文庙巷、东街道德巷3处重要历史地段的普查、建档、保护范围划定和34处古民居挂牌保护工作全面完成。编制完成《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甘州区青年东街文庙巷32号古民居院落勘察报告》和《甘州区青年东街文庙巷32号古民居维修设计方案》。向住建部申报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补助资金项目。

文物保护  组织实施金塔寺石窟岩体防渗水病害治理及栈道改造、骆驼城遗址抢险加固、许三湾城遗址抢险保护加固、许三湾城遗址及墓群防洪、明长城防护试点工程、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馆藏纸质文物修复等一批保护工程。高台县博物馆建设完成主体工程。肃南县博物馆完成陈列布展设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全面完成,新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5处;确认汉代长城287公里其中90%以上为新发现,确认明代长城212.8公里,大大丰富了张掖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申遗工作稳步推进,大佛寺入选申遗名单,申报文本编制完成,专项管理办法已由市政府公布实施,环境整治工作正在推进,申遗专题展览设计方案已呈报省文物局论证。坚持自查自纠与联合检查相结合,通过跟踪督办,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确保了馆藏文物绝对安全、田野文物相对安全。围绕“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的主题,组织开展大型展览及纪念活动,举办张掖历史文化名城知识竞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年,组织召开全市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表彰大会暨“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主题演讲比赛,表彰奖励了一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市、县区利用“全国文化遗产日”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现场接待咨询群众20000余人次。组织县(区)参加2011年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对26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次性每人补助经费1000元,传承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2012年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资金核查和资金申报工作,裕固族婚俗等项目编制完成项目书并上报文化部,在第3批省级项目申报工作中,申报项目24个,启动高台县河西宝卷、甘州区邵家班子木偶戏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展示工作。

【文化体制改革】  截至2012年底,全市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市、县(区)两级文化出版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实现合并,组建成立新的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完成职能划转和机构“三定”。市七一秦腔剧团转企改制,注册成立七一演艺有限责任公司;除肃南县民族歌舞团按政策保留外,其他5县(区)国有院团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张掖市被省文化厅推荐为文化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先进市州。市、县(区)新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完成机构“三定”和人员配备,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市、县(区)有线电视网络资产清查、剥离、评估、移交、人员划转等关键环节工作平稳推进,局台、局网、台网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

张掖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机构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市文化出版局(文物管理局)延续2010年机构设置。2012年6月,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市文化出版局、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组建成立张掖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文物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艺术管理科、社会文化管理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文化市场管理科、传媒机构管理科(电影管理科)、广播影视技术管理科、新闻出版管理科(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科、文物管理科、博物馆管理科10个科室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文化产业办公室2个内设机构,承担全市公共文化建设、艺术创作、群众文化活动指导组织、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及新闻出版监管、“扫黄打非”、文物保护管理、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文化行政执法等职能。

(撰稿:李莺   审稿:屈伯虎)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