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畜牧兽医》

来源:日期:2019-11-06


2011—2012年,全市畜牧兽医工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转变养殖方式为重点,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持续发展保供给,严格监管保安全,综合施策保生态,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畜牧业生产】截至2012年底,全市畜禽饲养量达1729.58万头只,同比增长3.12%(牛83.2万头,同比增长1.5%;羊411.52万只,同比增长2.7%;猪147.12万头,同比增长5.3%;禽类1087.74万只,同比增长3.1%),其中存栏860.79万头只,同比增长2.9%(牛61.51万头,同比增长1.42%;羊258.43万只,同比增长2.38%;猪69.41万头,同比增长6.51%;禽类471.44万只,同比增长2.88%);出栏868.79万头只,同比增长3.35%(牛21.69万头,同比增长1.78%;羊153.09万只,同比增长3.2%;猪77.71万头,同比增长6.5%;禽类616.3万羽,同比增长3.33%),肉、蛋、奶产量达10.83万吨、1.59万吨、6.23万吨,同比增长3.43%、2.78%、8.67%;水产品产量254.1万公斤,同比增长14.7%。畜牧业产值达29.87亿元,同比增长10.2%,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1333元,同比增加153元。

【百万肉牛基地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十大工程”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把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2012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83.2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量38.5万头),出栏21.6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5%和1.78%;牛肉产量2.25万吨,牛奶产量6万吨,养牛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养牛业的收入达62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504元的8.3%。

临泽县沙河镇富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规模饲养的张掖肉牛

【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争取中央和省上投资近3.47亿元,其中落实草原补奖和退牧还草资金2.4亿元,牛羊产业大县资金2630万元。投资1.5亿元的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委托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中心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农业农村部待批。围绕养殖场(小区)建设、畜禽疫病防治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抓好重点工作。

【龙头加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50万头优质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百万只优质肉羊深加工等4个项目列入市政府计划的农口部门招商引资项目。支持博峰肥牛开发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成10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支持沅博农牧产业(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7亿,建设30万只肉羊肉牛繁育屠宰精深加工项目、年产5000吨清真牛羊肉熟制品生产线项目和5000吨清真肉品冷链物流冻库和恒温库配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甘州“牧沅”、高台“博工”获得甘肃知名商标,肃南“九排松”“赛美奴”“祁尔康”获得甘肃著名商标,肃南高山细毛羊、山丹肉羊已成为地理证明商标,张掖肉牛地理商标正在办理中,全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畜牧技术推广】大力推广适宜张掖市的畜禽优良品种。牛产业加大张掖肉牛品种改良力度,以引进推广西门塔尔、利木辛、夏洛莱等优质肉牛品种和荷斯坦纯种奶牛,突出抓了冻配改良,年改良授配母牛15万头以上;猪产业推广“华特猪”和三元杂交的高效生产模式,发展瘦肉型杂优猪,年改良授配12.5万头以上;羊产业推广杜波、波德代、陶赛特、小尾寒羊等优良肉羊品种,年杂交改良45万只以上,细毛羊以中国美利奴和澳洲美利奴为主进行澳血导入,杂交改良,提高生产性能。猪、牛、羊良种化分别达90%、85%、65%。同时,认真搞好“五良”(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技术的整合、组装配套。市级畜牧部门本着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培养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县(区)、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完成培训技术骨干500人次;县(区)乡(镇)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针对性和突出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一户一个科学养畜明白人、一社一个科学养畜带头人、一村一个科技服务组织的培训目标,加大农牧民群众,特别是饲养户的培训,年培训5000人。培训的重点放在设施饲养、快速育肥出栏、杂交改良、秸秆青贮氨化、市场开拓等实用技术方面,并采取编写通俗易懂教材、专业人员讲座、养殖大户现场介绍、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牧民参与畜牧产业发展的能力。结合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四送一训”科普惠农活动,

大力开展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美国肉牛专家来张讲学。全市2012年共举办培训班335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3.5万人次;开办科技讲座175次,培训2.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2万份。认真开展各类科技示范项目,分别在高台博峰、临泽富进、甘州万禾等7个养殖场(小区)精心开展德系西门达尔、红安格斯肉牛冻精杂交改良、奶牛性控冻精等试验项目,有效带动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规模养殖场(小区)】采取县级领导抓点、技术干部蹲点、目标任务到人的“三到位”目标管理和一周一公示、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汇报、半年一观摩等措施,强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2012年,全市新建养殖小区128个,其中肉(奶)牛38个、肉羊50个、生猪27个、肉(蛋)鸡7个、特种1个、其他5个,累计达700个,其中肉牛248个,奶牛29个,羊122个,猪205个,鸡28个,特种11个,其他57个。以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行“五统一分”建设模式,大力推广“五良”综合配套技术,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6个,市级52个,经验做法在全省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12年,引进安格斯、西门达尔等优质肉牛冻精36万支,新建牛人工授精点8个,改良授配母牛19.3万头;引进种羊2432只,良种羊4759只,新建绵羊人工授精点5个,改良绵羊100万只;引进良种猪930头,杂交授配母猪15.7万头;引进良种蛋肉鸡102.78万套,推广882万只。

【饲草资源开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生产、农户参与、整乡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狠抓示范引导,市上建立20个秸秆饲料化利用整村(乡)推进示范点,各县(区)分别召开玉米秸秆青贮及农机具演示现场会,大力推广普及青贮氨化实用技术,争取资金对养殖大户(合作社)配套加工机具给予补助,带动全市新建青贮窖2087座12.27万立方米,选购秸秆收获、加工和青贮机械3.5万台件,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129.05万吨,利用率达44.2%,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草原保护建设】严格执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制定牧草良种补贴、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草原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全市落实草原禁牧面积1571.6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653.44万亩。不断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精心组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鼠虫害防治,继续实施“百万牧鸡治蝗增收行动”,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各项责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和预防及扑救体系建设,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和野外火源管理,确保了无草原火灾发生。

【标准化生产】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标准化生产上墙、上口、上手”的要求,加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推行已发布的《张掖市无公害畜产品畜禽肉质量》等34个技术标准和《绿色食品奶牛饲养技术规程》等12个技术规程。截至2012年底,全市有47个养殖企业取得省农牧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11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准予在产品或产品包装标识上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兽医体制改革】市级兽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农业部和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区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参与组织完成2011—2012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截至2012年,全市已有13人取得执业兽医资格,15人取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

【动物疫病防控】市、县(区)有动物卫生监督所7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有乡(镇)畜牧兽医站70个,基层动物防疫人员464人,乡村兽医321人,村级防疫员904人。市、县(区)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相继建立,市重大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已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市县(区)把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上每年落实防疫经费50万元,县(区)落实10~50万元,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国家和省上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集中免疫结束后,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达99%以上,通过坚持“月补免日”制度,定期补针、查漏补缺,使群体免疫密度达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80%以上。

【依法治牧】切实把草畜产业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牧兽医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继续严格执行《畜牧法》《草原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种畜禽、饲料、兽药、草种市场的管理,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破坏草原、逃避动物防检疫、使用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草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2年,全市查处涉牧违法案件129起;查处无证经营兽药5户,检查通过兽药GSP经营企业55家,检查饲料生产企业22家,经营户119户。

【张掖肉牛】张掖肉牛,原产地域范围在甘肃省张掖市五县一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包括两个类群:

张掖牦牛祁连山及沿山地带分布的张掖牦牛,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域内放养的肃南牦牛为主,品系和外貌特征近似青藏高原牦牛。

张掖肉牛川区规模化养殖企业饲养的良种肉牛。以传统张掖黄牛类群与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引进的西门达尔牛杂交形成的张掖肉牛良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改良实验和科学推广,张掖肉牛良种品质和基因遗传特征已经臻于稳定性、一致性、持续性,其科研和实践推广的成果被2003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公报》刊登编号1572003-3-100的三等奖授奖项目“张掖市肉牛新品种引进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确认和证明。另外,由于商品生产的三大因素:1.黄牛杂交改良形成的张掖肉牛产业化和肃南牦牛食品工业化,使张掖市的牛产业统一向肉用消费市场方向转化和发展,集中形成“张掖肉牛”市场品牌特征;2.全市推行国务院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政策,从上个世纪末大规模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生产方面形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年制种玉米所产生的秸秆可满足100万头肉牛的饲草,为张掖肉牛品牌竞争提供了强大支撑;3.张掖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张掖肉牛改良品种所共同的、也是持续、稳定而且不同于其他地方牛品种的唯一的地理特征。因此,无论是从统一的肉用消费功能、还是肉牛改良形成的稳定的动物学类群角度考察,“张掖肉牛”基于唯一稳定的地理特征的市场品牌已经形成,数量可观,2012年《张掖统计年鉴》显示,张掖肉牛年饲养量达83.2万头,牛肉年产量222534吨。2009年5月19日,中国甘肃张掖百万肉牛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张掖市召开,吸引国内外13家畜牧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达成一致共识的结论:“张掖肉牛产业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肉牛杂交繁育体系已初具雏形”。从2009年市政府制定和实施“张掖百万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以来,张掖肉牛产量和品牌效应持续提高,张掖肉牛销售累计实现销售额5.6亿元,张掖肉牛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带动了农牧户增收致富,与玉米制种产业同步发展为张掖市产业发展的经济支柱之一。

张掖肉牛生长的区域具备水草丰富、疫病隔绝、祁连山雪水和牧草无公害无污染、气候凉爽干燥适宜牛生长等天然地理优势;肉牛活体壮硕、生长期短、成活率高、紫外线天然消毒疫病少;屠宰肉牛所获净肉率高,肉质细腻厚实、味道鲜美,无腥膻异味,食安检测药残和农残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甚至主要检测项目为零。以上特质传承于自古以来张掖所产牛的特殊品质,取决于张掖独特的地理因素。张掖肉牛声名鹊起,远播海内外,其品牌影响和销售市场扩及西安、太原、北京、成都、重庆、郑州、上海等城市或区域,张掖市政府与新加坡华德集团合作项目谈判中,张掖肉牛出口事项被列为双方合作意向之一,张掖肉牛生产情况及发展现状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专版刊登。

张掖市畜牧兽医局机构

2011—2012年,张掖市畜牧兽医局(张掖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内设办公室、畜牧科、兽医科、科技信息科、草原水产科、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管理科6个科室。下辖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和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张掖市渔政管理站(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和张掖市草原监理站3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以及张掖市草原工作站、张掖市畜牧工作站(市家畜胚胎移植工作站)和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市畜牧兽医研究所)3个事业单位。另有办事机构张掖市世界银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张掖市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张掖市畜牧兽医局领导人名录

局长:杨成林(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

蒋世兴(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

纪检组长:朵应福(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副局长:牛正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张和平(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赵多宏(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总工程师:王天懿(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副总工程师:杨瑞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副局长:杨博(挂任,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

局长助理:徐建峰(挂任,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