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环境保护》

来源:日期:2018-10-17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环境保护》

2011—2012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工作基调和“做大做靓宜居宜游”的战略基点,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工作水平为目标,把污染减排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抓手,把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以全面完成省、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为工作中心,切实加强环保基础工作和环保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探索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受到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表彰奖励。2011年12月,市环保局被国家人社部、环保部命名表彰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2011年、2012年全省环境监测大比武中,张掖市代表队获技术人员团体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站长代表队团体二等奖一次;在2012年环境监察大比武中,张掖市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

2011年11月,张掖市环保局被国家人社部、环保部命名表彰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

【环境质量】2011年、2012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分别为0.33毫克/立方米、0.014毫克/立方米、0.079毫克/立方米和0.023毫克/立方米、0.013毫克/立方米、0.078毫克/立方米。两年空气质量优良(Ⅰ—Ⅱ级)天数为94.5%和97.3%以上。黑河干流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莺落峡断面为Ⅱ类水质,高崖水文站、蓼泉、六坝断面为Ⅲ类水质,黑河干流水质保持相对稳定。山丹河水质呈劣Ⅴ类水质,为重度污染。六县(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水质优良。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LAeq分别为51.6分贝、67.2分贝和52.3分贝、67.0分贝,分别好于国家环境质量1类区标准和4类区标准。

2011年、2012两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1782万吨、203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862亿标立方米、791亿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排放37428吨、35228吨;氨氮排放1606吨、1711吨;二氧化硫排放46491吨、48189吨;氮氧化物排放19137吨、18335吨;其他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烟(粉)尘排放19294吨、22520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9%、69%,未发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限值内。

【污染防治】2011—2012年,全市组织实施完成114项污染减排工程。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措施,2012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与2010年相比分别削减10.06%、5.89%。发挥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作用,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现场监督管理机制。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2012年完成机动车尾气检测36508辆,发放环保标志50211枚。建成五县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成各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设置和排污口清理整顿任务,六县(区)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完成民乐县历史遗留的16.17万吨的铬渣无害化处置工作任务。

16.17万吨铬渣解毒处置后的渣场

铬渣解毒处置前的渣场

已有35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审核评估,12家通过审核验收。完善环境应急处置体制机制,健全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确保大气、水、土壤和辐射环境安全。

【项目管理】把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物总量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有保有压”,对拉动内需、符合产业政策、有利改善民生的建设项目积极办理,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2011—2012年,全市完成8项规划环评审批,共审批建设项目1275项(其中环保部审批2项,省级审批64项,市级审批81项,县区审批1128项)。完成386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其中省环保厅验收7项,市环保局验收51项,县(区)环保局验收328项)。围绕市列投资项目主动做好环评服务,新成立市级环境评估机构,项目审批做到评批分离、科学决策、规范管理。

【生态保护】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1年4月16日通过国务院批复,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164.56公顷。实施国家生态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市、县(区)《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人大审议批准实施,制订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张掖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规划》通过评审。全面做好国家生态功能区绩效转移支付绩效评估考核工作,2011年、2012年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达52487万元,主要用于全市六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各类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专项执法检查,加强监督管理,争取国家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914万元。积极开展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争取,委托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张掖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的评审。

【农村环保】2011年、2012年,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争取项目资金5760万元,项目覆盖全市96个行政村,惠及21万多人,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套,敷设污水管网100.11公里,购买垃圾箱(桶)4127个,垃圾斗、垃圾收集屋965个,人力保洁车1177个,吸污车2辆,垃圾压缩车和清运车23辆,建成饮用水源地防护设施3套7.6公里,建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3处。六县(区)设立乡(镇)环保管理站54个,重点乡(镇)配备环保助理员。建成国家生态乡(镇)9个、国家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27个、省级生态村17个,市级生态乡(镇)46个,市级生态村62个。连续多年抓好了农村秸秆禁烧工作。

【环境监察】加强依法行政,梳理审定环保行政执法依据,不断完善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度,规范细化环境现场执法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环保部门、公安机关、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之间高效、快捷的办案联动机制。联合发改、工信、国土、林业、公安、监察等部门,开展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为内容的环保专项行动,共对61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提出整改要求,对9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辐射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摸底调查和电磁辐射申报登记复审工作,对全市107家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督促办理安全许可证。及时查处各类环境信访投诉,两年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共86件,办结率100%。

【项目争取】2011年争取到核与辐射应急能力建设、环境污染治理、铬渣无害化处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等项目14个,中央和省级环保资金3815.73万元。2012年争取到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等17个项目,中央和省级环保资金9728万元。建立和完善全市环保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库,共收集整理了7大类71个项目,总投资228565万元。

【环境监测】2011年对11个国控重点污染源,2012年对16个国控重点污染源按季度进行监督性监测。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环境质量、六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及沙尘暴、污染源等按规定和要求进行环境监测。全市国控、省控29家企业56台(套)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仪器已全部安装并与市环境监控信息管理中心对接联网,传输有效率达80%以上。

【宣传教育】拓展宣传报道途径,重点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核与辐射安全与应急、环保执法等环保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对存在环境违法违规问题的企业和项目跟踪报道整改情况。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通过布置宣传栏、设置宣传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悬挂横幅、展出环境警示与科普展牌、发放环保知识手册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张掖日报》开办纪念“6·5”世界环境日专版并按年度发布《张掖市环境状况公报》,在市、县(区)电视台开办“聚焦环保”专题节目,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倡导环境保护短信。开通“张掖市空气质量周报”网站栏目,定期对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公布,对建设项目受理、审批等环节进行公示,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

张掖市环境保护局机构

2011—2012年,市环境保护局内设8个职能科室:局办公室,农业、自然生态保护科,政策法规科,规划计划科、污染防治科、环境影响评价科、监察监测科、宣传教育科。

下属6个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参公管理的市环境监察支队,科级建制的市环境监测站、市辐射环境管理站、祁连山濒危物种张掖救护繁育中心、市环境监控信息管理中心、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张掖市环境保护局领导人名录

局长:周建军(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副局长:赵开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刘毅(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郭秉堂(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

副调研员:王黎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监察支队支队长:

冯建军(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党组书记:周建军(2011年1月至

2012年12月)

党组副书记:赵开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党组成员:郭秉堂(2011年1月至2011年06月)

汪宗龙(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纪检组长:汪宗龙(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