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红色故事:饶子健《红五军在山丹、高台的战斗》之一

来源:《峥嵘岁月》日期:2023-06-15


山丹破敌


1936年12月初,经过两天的行军,红五军歼灭了山丹守敌,正要据守,不料第二天马步芳的两个骑兵旅就包围上来了。董振堂军长面对敌情,从容不迫,他沉思片刻,决定这样用兵:四十三团、四十五团和随营学校的学员(五军为培训干部办起的随部队行动的学校)守卫山丹城墙,三十七团和三十九团在城里待命。

事后回想一下,这样使用兵力是十分合理的。战斗初期,尽管敌人锐气正旺,但由于敌人不了解我军实力,不敢轻易贸然进犯,而我方则可保存实力,伺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守城战斗开始,城四周人喊马嘶,与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战斗的前奏曲。

我们的红军战士再疲劳,一听到这种微妙的声音,就红了眼,坐不住,我每到一个连队检查枪弹准备情况时,同志们就纷纷围上来,急不可耐地问:“参谋长,赶快要求军长让我们上阵吧兄弟部队在那里打,我们在这里听枪声,这种‘清福’我们可享受不了!”

我安慰大家说:“请同志们尽管放心,我们三十九团该在什么地方用,军长早有打算,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抓紧时间休息,抓紧时间准备!”战士们的情绪立即镇定下来了。

守城部队依托城墙垛口,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三天下午,军部命令三十七团、三十九团从东门出击。

古老的山丹城,东门外不远处便是雄伟的万里长城。下午4点钟,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云霄,城墙上负责掩护我们冲锋的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向敌人猛烈射击,敌人的威势一时间被压下去了,我三十七团、三十九团的官兵3天来压抑在心中的怒气一下子爆发出来了,部队像决堤的洪水,从东门一涌而出,一路杀声震天,围城的敌人猝不及防,四散逃奔,我们乘胜追击,寸步不让……我团追击到长城后,在团长、政委指挥下,又冲出五六百米远,占领了一道沙梁,这时团政委周畅昌同志正站在沙梁上举起望远镜观察敌情时,突然与身边的警卫员同时倒下了,我急忙扑上前查问,敌人的一颗子弹同时穿透了他俩的大腿,我让卫生员快速将他俩包扎好背下阵地。这话刚交待完毕,只听几个战士同时喊:“参谋长你看!”我抬头一望,只见前面一片尘土飞扬,敌人的骑兵反扑过来了!“赶快组织火力,向敌人射击!”团长大声发布命令。糟糕,我们对敌骑兵作战缺乏经验,出击过远,给了敌人以反扑的机会!眼下我已处于孤立无援,无险凭抵的困难处境!

“同志们,敌人又过来了,准备好和敌人决一死战!”我大声向同志们发出动员令。

敌骑兵在我阵地上挥舞着大刀,左杀右砍,横冲直撞,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同志正率部队与敌人拼杀之际,不幸被敌一个骑兵砍中头部,当即光荣牺牲,该团很快被敌人冲散。眼下阵地上只剩我三十九团,在这烟尘滚滚的沙漠里与敌人厮杀,战斗打得十分残酷。这时站在山丹东门城楼上指挥战斗的董振堂军长发现这一险情后,当即命令四十五团派两个营火速增援我团战斗,掩护我团撤退。四十五团的同志瞄准敌人骑兵射击,敌人与战马一个接一个跌倒在地,敌人一时偃旗息鼓,我很快带领部队撤到城门前……这样一来,才算扭转了局势。

这一仗我们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不是董军长指挥沉着、果断,我出击部队将会有全部覆没的危险。后来董军长和我们一道总结了经验教训:出击过远,主要是对敌人骑兵的作战速度没有考虑进去,如果追击到长城一线转为据守,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被动局面。

山丹第一次战斗结束不久,军部分配我到三十七团担任团长,这天我来到军部报到,只见董军长正捧着一张甘肃地图眉宇紧锁,久久凝思,我的到来,并没完全打断他的思索,他神色严峻,话语不多,简单交待了几句,说:“就这样吧!”伸出手来与我握别,看得出,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时下,敌人又像铁箍似的紧紧包围着山丹城,而三十军、九军还在200多里外的永昌与马匪作战,战局危急,他的心情沉重啊!

我五军在山丹与敌人展开拉锯式的战斗整整一个多星期,伤员显著增加,药品极度缺乏,营养就更是侈谈,伤口难以愈合,使五军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

根据西路军总部西进的命令,红五军在12月底的一天夜里,趁敌人骑兵退缩到周围的小寨子里,静悄悄地突出山丹东门,绕到北面,又走进了浩瀚的沙漠里……

这次转移,一副副担架列成了长阵,抬担架的战士一个个也都精疲力竭,无力行走,深厚的战友之情激励着大家咬紧牙关,奋力支撑,不使一个伤员留给敌人。

——选自《峥嵘岁月》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