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11-04
11月3日下午,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特邀江苏省志办原二级巡视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陈华先生莅临张掖,召开市、县(区)第三轮地方志编修试点工作座谈交流会,深入探讨第三轮地方志编修体例选择、篇目大纲设置及如何提高志书可读性等编纂问题。作为甘肃省唯一的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单位,张掖正以先行者之姿,为全国方志事业探路蓄力。
座谈会由张掖史志办主任张鸿清主持。她详细介绍张掖市三轮志编修准备情况及篇目大纲起草情况后,陈华开宗明义,首先肯定了《张掖史志》采用通记体编修的做法,认为张掖通过《张掖古志》《张掖图志》《张掖市扶贫志》《张掖市全面小康志》及一、二轮志和历年年鉴的编修,古今资料丰赡,具备新修通纪体之厚土。
谈及县区修志,陈华肯定了张掖市史志办主张因县施策,推行“主编负责制”与“责任编辑包编制”,并延请退休老干部、文史专家,构建压实责任、老少协同修志的做法。针对县(区)面对体例选择的困惑,陈华辨析“重修通纪体”与“续修断代志”之利弊,认为第三轮修志,张掖各县(区)若选择续修断代志,均不足廿载,有违“二十年一修”之成例;反观新修通纪体,志书上限始于建县,下限可延至2025年底,既贯通古今,又为后续修志奠定基石。

对于拟定的三轮《张掖市志》篇目大纲,陈华誉其“开全国之先声,承古志之遗风,融时代之新韵”。该大纲沿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更创新设立“种业志”篇目,彰显张掖农业特色;同时增列“地名志”“居民志”“艺文志”等纲目,在强化志书资政功能的同时,增强志书的人文性和可读性。陈华建议,子目设置尚需精编,以凸显张掖地域特质。
经过近3个小时的对话座谈,30名与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三轮修志的认识,打消了疑虑,并针对如何提高三轮志可读性达成四点共识:内容须贴近民生,记百姓之所系;语言务求精炼流畅,去官样文章之窠臼;辅以图文并茂,破文字堆砌之板滞;深挖事件背后的人物与决策,以细节激活历史记忆。
是日,市、县(区)史志办负责人及三轮《张掖市志》所聘史志学者悉数与会,共聆真知,共谋新篇。(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