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11-17
大唐帝国末期,由于朝廷腐败,国力渐衰,奴隶主统治的吐蕃乘机扩张势力,占据了鄯州、廓州、秦州、渭州以及河西的凉、甘、肃、瓜、沙、伊、西各州。河西人民沦为吐蕃的奴隶,由封建社会倒退到了奴隶社会。历史的大倒退,使河西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奴隶主的斗争风起云涌。张议潮顺应历史潮流,在沙州(今敦煌)发动人民起义,一举成功,收复了河西十一州等,光荣归属唐朝。
张议潮出生在张掖,生活和成长在吐蕃占领时期。他从小看到在吐蕃的残酷统治下,家乡百姓过着痛苦的被奴役的生活,思考寻求一条出路。十七岁时,张议潮写了一首《无名歌》,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部种得二顷田,磨折不充十一税。……舞女庭前厌酒肉,不知百姓饿眠宿。君不见城外空墙框,将军只是栽花竹。君看城外牺惶处,段段芋花如柳絮。海燕街泥欲作巢,空堂无人却飞去”。这首歌,表达作者同情人民,痛恨唐王朝不援救沙州乃至河西人民的愤慨之情。张议潮少怀壮志,习武练功,阅读军事书籍,长大后注重研究军事韬略,“得孙、吴、白起之精见”。为了实现救民于水火的愿望,他“远怀故国,愿被皇风”,浪迹青藏高原,河西各地,私下结识有志之士、英雄豪杰,组织力量,发动人民,待时而起。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吐蕃达摩赞普死。赞普无子,弄臣立妃子哥哥尚延力三岁的儿子乞离胡为新赞普。国人不服,统治阶级发生内讧,诸部纷纷叛变,国内大乱。宰相伦恐热亦叛,他们互相攻打,争权夺利。伦恐热与尚婢婢(青海鄯州节度使)连年打仗,尚婢婢战败,伦恐热大掠鄯、廓二州。尚婢婢率众两千多人逃亡,就水草于甘州以西。伦恐热听说后,亲率轻骑兵5000人追赶,所到之处,大肆抢掠,甘、肃、瓜、沙、伊、西各州百姓惨遭追捕杀戮,尸横遍野。妇女、儿童、老人被割去鼻、耳,剁掉手足者无计其数;房屋被焚烧,千里河面,一片赤地。各族人民在吐蕃的野蛮统治下,不堪其苦,反抗压迫的怒火到处在燃烧。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民在张议潮的率领下起义了。起义者身披盔甲,手持武器,包围了吐蕃官署沙州城。城内的汉人闻声响应,呐喊助攻。吐蕃兵将吓得惊慌失措,弃城逃走。张议潮接管了州府军政大权,扩充军队,训练士卒,打造武器,维修城池和作战器械。同时,发动人民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军队打仗。随后,他率部收复了瓜州。为了和唐王朝取得联系,张议潮派出高达等10人,手拿空心木棍,内藏给皇帝的呈文,绕道天德城(今内蒙古)去京城长安。唐宣宗李忱知道此事后,称赞说:“关西出将,岂虚也哉”。帝嘉其忠,命使者赏招抚慰,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张议潮在短短的四年里(848年-851年),接连收复了伊、西、肃、甘、兰、岷、河、鄯、廓等十一州。此时的凉州仍被吐蕃控制。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派其弟张义潭、州人李明达、李明振、吴安正等一行29人,带十一州图籍入长安报捷、面见皇帝。唐宣宗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领十一州观察营田处置使,李明达等人也封了官。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率兵7000人,直捣吐蕃盘踞的凉州,一举攻克凉州城。他修文向朝廷报捷。皇帝又授张议潮为检校司空。至此,东起灵武,西至伊吾,得地四千余里,皆为归义军所辖。使“百年左衽,复为汉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有诗赞颂张议潮的功绩:“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吐蕃酋长尚延心因国事衰败,率领河州、渭州部落向唐朝投降。咸通七年(866年),伦恐热兵败被斩,首级送往长安。吐蕃从此一蹶不振。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请觐入朝,皇帝任命他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并封为河西万户侯、右神武统军、南阳开国公,赐给宅第、田地和食邑2000户。咸通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卒于长安。(马伯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