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丝路名刹大佛寺

来源:《金张掖史话》日期:2023-04-30


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初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正居当时张掖城的南景门之内,扼守郡城要衢,体现了河西居民崇尚佛教的风俗。这座古老的寺院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如同驿馆般地接送着佛教先驱,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北凉迁都姑臧前,涅槃宗师昙无谶曾住锡该寺,并向法进传授菩萨戒,后来昙无谶至姑臧译成《涅槃经》,占据了当时中国佛教的重要地位。昙无谶被北凉王沮渠蒙逊杀害后,迦叶如来寺的僧众们开始制作涅槃佛像,以示纪念,并大力弘扬和传播涅槃学思想及菩萨戒。至北宋元符元年,即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西夏皇族嵬咩国师在此闻天乐而掘得北凉涅槃佛像,轰动一时,嵬咩国师以此为契机,奔走呼吁,最后争取到崇宗乾顺的支持,敕建卧佛寺。雄伟的大殿建成后,如何塑得巨大的卧佛像却成了难题,嵬咩日思夜想,忽梦见一位神工走入殿中,侧卧而羽化,最后仅余骨架,嵬咩灵感突发,先用木龙骨制成卧佛骨架,外钉木板,再妆塑泥肤,半个月便塑成了长达34.5米的卧佛巨像,这种融雕塑与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做法竟成中国塑像史上的一大创举。自此以后,张掖大佛寺便迈入皇家寺院的行列。

张掖大佛寺作为西夏至元代的皇家寺院,产生过许多有关皇室的传闻记载。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出生于张掖大佛寺,忽必烈母亲别吉太后死后,忽将其遗体奉安在甘州十字寺(即大佛寺)内,并在这里为她建造了庙祀。宋恭帝赵㬎做亡国奴之后,被元朝降封为瀛国公,后忽必烈夜梦金龙绕殿柱,第二天早朝时,赵㬎正好站在所梦柱下,忽必烈与诸臣商议,想除掉这个后患,赵㬎于是请求削发为僧,远走西陲,如此消除了忽必烈的心头疑虑。赵㬎于1282年西行,先至武威白塔寺,释号合尊大师,随即奉诏移居张掖大佛寺。宋朝皇帝到元朝的皇家寺院做和尚,忽必烈风趣地把他喻为“皇家佛”。1288年,元朝又遣赵到西藏萨迦寺学习佛理,至英宗间再返张掖大佛寺,因他在这里写了一首“黄金台即兴”的诗,于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蒙赐死之冤。根据野史及张掖地方志书记载,赵在张掖大佛寺期间,曾娶一回族女子为妻,延祐七年四月十六日,在轮藏殿生下一子,元明宗望五彩云气,并其母带回北京,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做了元顺帝的妥懽帖睦尔。

明洪武五年(1372年),推毂甘州城的朱元璋部队将大佛寺中与别吉太后有关的建筑物一火烧尽。永乐九年(1411年)开始重建,至十七年(1419年)结束,敕赐“弘仁寺”之额。重建后的张掖大佛寺,仅东西轴线上就有9座建筑物,真正体现了“九五之尊”的皇家寺院气魄。波斯帖木儿王朝画师火者·盖耶速丁·纳哈昔目睹了刚刚重建完备的弘仁寺盛况,后来在他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对这座寺院作了详细的记述,说大佛寺“广长皆有五百公尺”。

明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皇帝御制《敕赐宝觉寺碑记》,并对卧佛殿进行了全面维修。正统六年(1441年),英宗御赐6000余卷《北藏》佛经,大佛寺的僧人在金塔古台下掘出镇塔舍利宝物500余件(块),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王贵由此兴建万寿金塔宝殿,增添地宫舍利宝贝,再铸三世佛圣像,并集高士用泥金书写成600卷《大般若经》,张掖大佛寺进入空前昌盛的时期。明万历以后,藏传佛教在河西渐处弱势,并退出了张掖大佛寺,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大佛寺和僧纲司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十方檀信施资助造五大部金经活动,金书《大般若经》和金书五大部佛经俱是张掖大佛寺的镇寺法宝,至今被列为国宝级文物,有“张掖金经,稀世之珍”的美誉。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赐“宏仁寺”之名,乾隆十年至十二年(1745-1747年),重建成三层楼阁形卧佛殿,气势更加宏伟。然而,大佛寺却已迈入衰落期,规模宏大的寺院也逐渐沦为兵营或仓库,到民国时,大佛寺破败不堪,许多建筑被拆除或改变了用途,这里的佛事活动也已全部停止。经过“文化大革命”之后,大佛寺的建筑物已不到明清时的十分之一。

张掖大佛寺是一座集建筑、塑像、壁画、雕刻、经籍和其他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正科)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