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北魏经营张掖

来源:《金张掖史话》日期:2022-03-17

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河西境内出现了氐族吕氏后凉、鲜卑秃发氏南凉、汉族李氏西凉和卢水胡沮渠氏北凉诸政权割据河西、逐鹿走廊的纷争局面。在这场风云激荡、纷繁复杂的斗争中,曾游牧于临松(今民乐县南古乡一带)、起兵于金山(今民乐洪水城)、称王于张掖并于401年六月建立北凉政权的匈奴支裔——卢水胡沮渠蒙逊以审时度势、示外以弱的务实外交策略,安定民生、注重经济的立国之术,搜求谠言、招礼英贤的治国之道,以及虚怀若谷、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努力,终于挫败群雄,完成了统一河西的历史壮举,北凉的沮渠氏政权也因此达到鼎盛时期。与此同时,游牧于北方的鲜卑拓跋部再次崛起,在其首领拓跋珪的率领下,相继完成了复国兴魏、统一北方的事业,最后将进攻的目标指向了当时河西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凉。433年,沮渠蒙逊死后,其子沮渠牧犍即位。牧犍即位后,一反其父的明哲与英武,纵情享乐,沉溺酒色,北凉开始走向衰落。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珪历数牧犍十二条“罪状”,亲率大军直捣河西,牧犍出降,北凉灭亡,从此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随着北凉在河西残余势力的消退,北魏统治者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河西地区的民风民俗,积极采取 对策,以巩固其统治。

张掖作为走廊中部的重镇,此前曾一度为北凉都城。一方面自汉晋以来,由于中原战乱,许多士家大族流迁河西,寓居张掖者颇多,势力强大,是当时诸凉割据政权的基础;另一方面,张掖境内胡、汉杂居,关系十分复杂。对此,北魏攻灭北凉后,首先把凉州三万余户百姓迁到首都平城(今山柙大同), 其中大部分是豪强、官僚等大族,寓居张掖的豪族被迁者也不少,有效削弱了张掖豪族的势力。同时,加强对张掖的军事管制,依照“在要害处设镇,镇下设军,军下设戍”的军事管理体制,设置了张掖军,隶属凉州镇。在张掖军辖各戍完善防御体系,筑亭障,设烽火,以御胡夷。直到487年,北魏设镇军为州郡,在张掖设郡,隶属凉州,最终完善了张掖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北魏还针对河西民多强悍,特别是张掖羌胡、鲜卑等素无向化之心的特点,在加强年事防范的同时, 对境内胡夷示以恩信,安抚怀柔;对存留的豪强善加劝督,令其安土 ;对广大百姓减免租税、徭役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使新附的张掖很快得以安定,为其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河西自两汉大规模的经营开发以来,农牧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作为河西重地张掖,不仅农田水利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而且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成为十六国时期五凉政权的重要经济支柱。北魏统一后,十分重视河西经济发展的这一传统,继承了历代王朝开发经营河西的有效做法,实行农牧并举的经济发展方略。

在农业生产方面,北魏充分挖掘张掖农业潜力,大力倡导农职之教。在孝文帝颁布《三长制》《均田制》前后,河西农业机制运行正常。尤其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推行均田令,对居住河西境内的汉族、羌族、鲜卑族、回纥族等农耕区内的百姓依例授田,使河西的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张掖由于部分豪强大族被 徙平城而造成经济实力的不足。特别是由于均田令中规定租税征收,不仅征粮,而且还要征收桑麻,从而也改变了张掖农业经济的种植结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北魏还针对河西驻军多、军需供应紧张而转输困难的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一面组织军队进行屯田,自给自足;一面招抚流民屯田。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就明令规定,取河西州郡十分之一的民户兴办屯田。这样就使 得本来就在屯田经济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的张掖,在粮食、桑麻生产方面更胜一筹,成为军粮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由于河西水草丰美,历来又有“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的美誉,因此,北魏在统一河西后,把进一步发展畜牧业作为开发河西的又一重要举措,将河西作为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首先把被征服的牧民编为专 业牧户,全力经营畜牧,征课牲畜。其次开辟官营牧场,保障河西军需。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促进了河西畜牧业的繁 荣。史载,这一时期官私畜牧经营,长年养马二百余万匹,骆驼近一万峰,牛、羊等杂畜则更多,朝廷每年都从河西征调大量牲畜以供内地之需。429年,北魏在对柔然的作战中,大军以腾格里沙漠突入河西境内,看到从张掖河(弱水)到北边的燕然山,马、牛、羊随处可见,盈聚山谷,一片兴旺景色。至太和年间,河西的畜牧业达到了极盛,史称“河西之牧弥盛矣”。河西畜牧业的发展在北魏经济社会生活中显示出很大的威力。

随着北凉残余势力在西域的最终消亡,河西继续发挥着东西贸易往來的桥梁作用。由于北魏实行宽松优惠的外贸政策,使得这一时期西域胡商贩客云集河西,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张掖、敦煌等城市,人烟辐辏,更加繁华,有力地促进了河西商业经济的发展。

(闰延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