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提笔“生态警务” 绘就美好生态新画卷

来源:日期:2024-08-26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拥有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纵贯全境,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森林、草原、雪山、冰川、湿地、戈壁、荒漠广布,是一个除了大海其他地形地貌都可以找到的城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是我省乃至全国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张掖公安立足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聚焦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持跨前一步、主动作为,探索实施“生态警务”,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生态守护新格局,有力服务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的成效明显提升

制定《环境资源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参与《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和明确禁猎期及其禁用猎捕工具方法的通告》的制定和《张掖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立法相关工作,涉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制度更加完善。推动成立河西五市首家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填补了张掖环境资源损害司法鉴定领域的空白,执法办案鉴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绿色先锋•生态卫士”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组织编印《张掖市森林公安执法办案业务练兵手册》,以业务练兵“小课堂”和党建“微课堂”为载体开展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促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主责主业与文明单位创建相融合,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

“打”的威力更加彰显

持续强化执法司法协作,深化落实公检法“三长”联席会议机制和林草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疑难案件开展会商研判,形成《关于办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案件反映突出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执法司法协作取得积极成果。聚焦生态环境“防污染”、自然资源“防破坏”、森林草原“防火患”三项重点任务,常态化组织开展“昆仑”“清风”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草地、滥伐盗伐林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突出违法犯罪,2022年以来,共侦办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312起,其中省厅挂牌督办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99人,打掉犯罪团伙27个,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防”的能力显著增强

联合市林草局印发《全面推行治安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推行“治安林长制”,6支“治安林长”队伍113名基层护林员受聘上岗,森林草原防火、林草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巡防力量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以“治安林长”为牵引,合理划分 “联勤、联动、联防”网格,建立“警长+治安林长”联勤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划片管护责任,联合开展巡防巡护工作,做到问题线索及时发现。紧盯森林草原防火期和春节、清明等重点时段,提前部署、及早防范,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联合整治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巩固提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成效,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草原火情的硬底线。建立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与青海省海北州和我省酒泉、武威公安机关,以及厅森林公安局祁连山分局加强协调联动,联合开展治安乱点联防共治、突发事件互援共处、执法打击协查共破等工作,不断提升祁连山区域性生态保护效能。

“宣”的效应持续释放

坚持打击与宣教并重,将普法教育贯穿到执法办案和日常工作领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镇、进村、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时段,联合林草、湿地等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坚持传统方法与新媒体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典型案例、警方提示、倡议书等内容,推送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网络普法与群众日常生活相融合,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

张掖公安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生态环境“防污染”、自然资源“防破坏”、森林草原“防火患”三大任务,坚决扛起护卫生态安全的重大任务,建立打击环境资源犯罪警务工作新机制,唱响“美丽张掖•全警护航”生态警务品牌,用生态警务“含金量”提升发展“含绿量”。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