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遥感监测湿地生态演变过程调查工作

来源:日期:2025-04-27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典型的荒漠绿洲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落对地下水位波动高度敏感,生态脆弱性特征显著。为科学揭示西北干旱区湿地生态演变规律、精准量化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系统性评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湿地面积及植被生长的影响,保护区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采用“遥感动态监测+遥感生态指数(RSEI)”融合技术开展保护区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生态环境质量专项调查,本次调查成功揭示了黑河湿地生态演变的关键阈值,充分彰显了遥感技术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调查成果

(一)湿地面积变化情况

依据2010年、2015年、2020年以及2024年湿地保护区共四期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成果显示,除荒漠生态系统面积缩减外,其余生态系统面积均呈净增加态势,这一变化预示着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具体来看,2010-2015年、2015-2020年、2020-2024年期间,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比例分别达4.62%、2.08%、0.2%,新增湿地主要由荒漠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转化而来。

(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

湿地遥感生态指数分析表明,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域保持稳定,整体未呈现明显退化趋势。其生态环境质量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即优秀等级区域和差等级区域占比较小,中等等级区域占比最大。

二、今后保护措施

(一)建立常态化监测体系。建立湿地资源信息系统,推动湿地监测工作常态化,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这是当下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

(二)强化资源保护与恢复。全力保护现有湿地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系统恢复机制。秉持科学理念,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多元共治,从源头上严格把控湿地面积底线。

(三)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科学规划生态建设项目,多渠道增加湿地保护资金投入。合理布局生态廊道,优化湿地空间结构,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