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市劳务工作办公室日期:2024-05-27
张掖市紧抓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有利时机,围绕市委、市政府“一高地四区”建设目标,将引导和规范零工市场(驿站)建设,促进零工市场(驿站)健康有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统筹谋划布点,强化要素保障,全市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零工市场13个、零工驿站56个,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合理化布局,服务场所由分散变集中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印发了《张掖市零工市场建设标准》《张掖市零工驿站建设标准》《张掖市零工市场(驿站)服务规范》等制度性文件,突出零工市场(驿站)基本服务即时快招的特点,按照“零工聚集在哪里,驿站就建设在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依托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工业园区及街道公共就业服务窗口、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等平台通过新建、改造、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零工市场(驿站)。规范化提出零工市场(驿站)服务定位、服务功能、建设布局、运行模式、信息分析、服务要求等建设举措,并统一配备电子屏、自助查询台、宣传栏等办公设施设备,加速供需匹配、促进灵活就业,着力提升零工市场(驿站)整体服务水平质量。甘州区明永镇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用工需求,利用下崖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零工驿站”,引入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满足了周边镇、村灵活就业人员多元化就业需求,实现了零工找活“点对点”精准对接,形成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零工市场磁场效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动态化管理,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主动
深入企业、农户走访调研,了解掌握企业用人和群众就业所需所求,大力宣传零工市场(驿站)“求职招聘有场所、岗位对接有服务、管理规范有秩序、安全运行有保障”特色优势,引导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到零工市场(驿站)开展招聘求职活动,享受优质就业服务,让灵活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用工信息。同时积极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建设以市为龙头、县为纽带、延伸各乡镇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线上线下同步点对点信息推送,做到用工信息“零距离”发布,就业岗位“零距离”推介,实现供需高效对接,高质量促进灵活就业。2023年全市零工市场(驿站)累计举办“直播带岗”、现场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灵活就业人员14.02万人次,发布岗位信息5.52万条,零工求职信息16795条,达成就业意向14635人次,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效应持续放大,有组织输转能力明显增强,零工市场(驿站)已成为灵活就业人员新选择。
人性化配置,政务服务由贴心变暖心
零工就业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提升零工市场(驿站)就业服务的内在需要。全市零工市场(驿站)在场地职能划分上统一设立了服务管理、招工登记、零工休息和维权服务等功能区,满足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展洽谈交流、政策咨询、信息对接、矛盾调处等需求。市、县人社部门常态化对零工市场(驿站)开展检查指导,结合用工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就业服务内容,组织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着力加强零工市场(驿站)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质量,13个零工市场均配备有专职人力资源管理师,可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等各项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增加零工市场(驿站)知名度,增强灵活就业人员对零工市场(驿站)的认可度和归宿感,努力营造灵活就业人员“进场有落脚、洽谈有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高台县智汇零工市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山丹县、民乐县将市场开放时间提前至凌晨4点,并为务工人员提供热水等服务,让灵活就业人员感受“家”的温馨。
制度化保障,作用发挥从单一变多元
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是零工市场(驿站)基本服务的补充,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灵活就业人员除求职外往往还存在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纠纷方面的需求,零工市场(驿站)基本服务仍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市、县人社部门紧抓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零工市场(驿站)服务内容和范围,充分发挥零工市场(驿站)“吸附效应”,通过整合政策扶持、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多部门力量,按照“上下协同、数据共享、全程服务、利益维护”功能要求,紧扣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在各部门间流转路径,聚力推进零工市场(驿站)建设高效运行,高效发挥作用,着力实现人社服务“一站式”办理。同时,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不同需求还可提供为脱贫劳动力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上门招聘、就业预约、市场营业延时等“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整体就业服务水平。优质服务不仅让灵活就业人员暖心,也让用人单位用工放心,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快办事、办好事,努力实现“零工市场(驿站)”向“零工之家”转变。(张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