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民乐刘山村:拨响金“蒜”盘 增收有胜“蒜”

来源:每日甘肃网日期:2023-03-28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赵玉梅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民乐县洪水镇的蒜农们抓住天气适宜、墒情良好的有利时机,紧跟春耕节奏,围绕大蒜产业做足文章,全面掀起种蒜热潮,让大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蒜”盘。

连日来,在民乐县洪水镇刘山村大蒜种植基地,蒜农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松土、开沟、放蒜、覆土,大家边干活边唠着家常,憧憬着希望,手中的动作麻利而精准。戴福朋是刘山村的村委会主任,也是一位大蒜种植大户。从儿时开始,他就随着父母参与到了种蒜的农活中,到现在为止,已经种了30多年大蒜,对紫皮大蒜种植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我今年种植大蒜30亩,现在已经陆续开始种植了,每天的用工量能达到20人左右,工价是一个人每天100-120元,根据市场行情分析,今年的大蒜行情应该是很不错的,我们的大蒜主要销往兰州、青海、贵州等省市,有效的带动了我们村的经济收益。紫皮大蒜的主要特点就是大瓣肥、蒜素高、耐储存,是很好的农产品。”戴福朋说。

据了解,紫皮大蒜味道独特、口感优质,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已经成为了刘山村增收致富的“新法宝”。此外,大蒜的种植、采收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村民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来增加收入,还能就近务工赚取工资。“我来刘山村打工好几天了,这边正在大面积种大蒜,我们在家也没事干,就过来打零工,补贴家用,一天也能挣120元钱。”务工群众芦翠珍说。

洪水镇刘山村种植大蒜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季,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种上几亩大蒜。近几年,为了帮助村民增收,村“两委”积极寻找销售渠道,进一步激发村民的种植热情。同时,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土壤等优势,在围绕农民种什么、怎么种上做文章、下功夫,培育紫皮大蒜规模化种植,延长种蒜产业链,实现品牌化经营,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拨响致富“蒜”盘。如今,紫皮大蒜已成为该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有力助推了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

洪水镇刘山村党支部书记韩燕说,“刘山村有耕地2700亩,今年种植大蒜1400多亩,是民乐县种植大蒜面积最大的村,也是刘山村的支柱产业,今年,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刘山村将聚焦产业发展,持续巩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千亩紫皮大蒜种植基地,促进紫皮大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有效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