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山丹县位奇镇深耕“党建+”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来源:山丹县日期:2022-12-07

近年来,山丹县位奇镇党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将党建统领作为谋划创新的“指南针”,攻坚克难的“冲击钻”,凝聚人心的“强磁场”,强化抱团和融合理念,不断深耕“党建+”内涵,全力探索以农村基层党建组织统领乡村振兴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努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建+阵地”建设  夯实服务基础

针对村一级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和群众办事不便问题,着力把村级阵地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融合贯通,着力实现“资源沉下去、党建强起来、民心聚起来”的良好效果。一是硬件设施提升全覆盖。以基层阵地建设提升年行动为抓手,按照村级阵地建设“五好”标准,对全镇18个村(社区)基层阵地进行完善提升,同时将村级阵地功能细分,同步配备电子化、信息化等设施设备,服务功能进一步齐全,让村级阵地成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新窗口”。二是全面推行“政务下沉、集中代办”。紧盯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围绕解决群众个性诉求,在东湾村率先推行“政务下沉,集中代办”。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将民政、低保、临时救助、养老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性事务列出工作清单,由村一级集中受理,集中代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全员下沉,“推开一扇门,解决一揽子事”。持续推进全员下沉一线工作法,结合“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通过“推开一扇门,解决一揽子事”,全面摸清群众诉求,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快速响应机制。镇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5573户,排查群众政策需求182件,已协调解决182件。

党建+产业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针对产业培育难这个关键,位奇镇党委在实践中探索党组织统领引导“归地到村、集体经营、整体流转”,以此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的融合之路。一是持续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紧紧围绕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目标,持续推行“先流转后整治”“在册不在户”等模式,累计实施四坝村、位奇村等10个村8.41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项目, 修建蓄水池11座,逐步打造了沿 S590 高标准农田“示范带”。二是坚持高效节水方向。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借鉴四坝村“水肥一体化”项目成功经验,投入项目资金3132万元,在位奇、高寨、十里堡3个村持续推行“水肥一体化”项目,累计建成两万亩节水型“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基地。三是坚持土地整体长期流转。以S590至位新路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带为依托,积极推进“归地到村、集体经营、整体流转”模式,引进新疆、东北、浙江等龙头企业整体长期流转土地投资规模种植,进一步壮大特色种植基地,产业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四是坚持提升造血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村集体经济“晋五争十”行动,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革,盘活闲置沉睡资源,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目前,集体经济收入到150.43万元,较去年增长40.85%,1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达5万元以上,50%的村可达10万元以上。五是推动党建融合带动产业融合。持续发挥共同体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的牵头抓总作用,在位奇村、高寨村持续推行“全村一块田”,累计建成两万亩“水肥一体化”标准种植示范基地,串珠成线,逐步形成S590 沿线高标准农田“示范带”,引导全镇种植饲草3万亩、马铃薯3万亩、果蔬3万亩,肉羊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促进产业大融合。

党建+基层治理,绘制幸福底色

通过“党建+基层治理”模式,致力破解乡村治理中“九龙治水”的格局,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一线贯通”组织体系、构建“一网统筹”治理格局、搭建“一体联动”信息系统,建立起统一指挥、上下贯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村社微信交流群、乡村大喇叭等资源平台,积极为群众宣传相关政策。用好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将相关具体事项的办事流程、惠农政策等逐一进行梳理,让群众在“指尖上”即可了解办事流程、掌握政策信息,织密便民服务网。二是清单治理。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推行“群众需求清单”、“帮扶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等为民服务三项清单制度,召开帮扶对接会议,将“需求”和“资源”清单内容有机衔接、精准对接,聚焦群众最急需、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形成“服务项目清单”,全力解民之忧。三是民生导向。以解决民生需求为导向,筑牢为民服务网络,发挥“党员联系户带头作用,形成村民的大事小事都是“党员联系户”的“分内事”的良好氛围,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办事不用跑、党员家中找”。四是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五治三团”融合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倡树文明新风,持续推进治理高价彩礼和殡葬改革活动,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依托乡村“雪亮工程”工程,全力实施“乡村振兴”视频监控联网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