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共张掖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日期:2025-06-26
自“结对关爱”行动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行业优势,系统谋划方案,科学制定措施,以扎根泥土的深情,携手播撒希望的种子,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关怀融入柴米油盐,在解忧纾困中扶智扶志、与农民群众同心同行,共绘“金张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有温度的“三农”故事!
党建领航谋实事,行业帮扶保实效。局党组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将“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业务科室协同推、结对干部一线帮”的责任链条,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结对关爱的实际效能。局党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措施,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召开座谈会,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农民实际需求,梳理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兑现技术资金支持,为结对帮扶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年来,通过开展调研督导,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8个,扶持项目资金10万元,修建机具库棚700平方米。今年3月,为民乐县永固镇西村和南丰镇张连庄村的群众筹措了价值7万余元的化肥、农膜、种子等农用急需物资,党组班子成员带队对辖区所有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机销售及维修场所进行集中排查,严防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全力保障群众农业生产有序开展,让结对关爱真正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技术结对助振兴,专家帮扶促增收。依托资深农业专家的智慧积淀与实践真知优势,采取“老专家+服务团+新农人”的模式传技艺、传经验、传精神,组织10名临近退休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农技专家,依托5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政策优势、项目优势和技术优势,带领55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成立6支科技小分队,对结对关爱的80余户群众以及33户脱贫户提供每月不少于2次的精准化、个性化技术服务,为结对帮扶工作注入持久人才动力。农技专家张文斌长期对结对家庭洪水镇刘总旗村刘天林等周边农户开展蔬菜种植追踪指导,种植蔬菜品质良好,并积极联系本地龙头企业“民乐银河集团”收购,并签订了来年的订单合同。通过持续的技术帮扶和联企助销,结对农户平均年收入增加了3000余元,着力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范式转换。
巾帼连心送温暖,真情相伴润万家。坚持从关爱对象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及其监护人意愿,通过“需求导向——精准施策——长效跟进”的关怀体系,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先后开展“共驻共建聚合力·爱心捐赠显真情”“广伸援手·汇聚暖流”等主题活动8次,将组织温暖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个性化服务。暖人暖心、浇花浇根。充分发挥女干部细腻敏锐、善解人意的性别优势,不断深化“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组织女职工成立“爱心妈妈”团,与民乐县、临泽县17名困境儿童结对,以润物无声的柔性工作方法,先后开展“思想引领润童心、爱心妈妈暖冬行”等亲子活动6次,将女性共情力转化为关怀生产力,实现了对困境儿童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滋养的维度拓展。父母都是残疾人、平时靠爷爷奶奶照顾民乐镇六坝镇女童小雨(化名),自和爱心妈妈后勤站副站长李海英结识以来,性格开朗了不少,爱心妈妈经常的关心交流和每年必到的500元助学金,为她的学习提供了基本保障和奋发向上的动力,今年还被评为班级里的自强之星。三年来,干部自发捐款7900元,与帮扶联系村和结对关爱户35名贫困学子开展助困圆梦活动,护航困难学子安心圆梦,以培智育才助力乡村振兴。永固镇西村的高三学生龙龙(化名),已顺利考取到西藏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就读,即将毕业的西南政法大学的小何(化名)、兰州理工大学的俊波(化名),收到来自家乡的关爱和帮助深受鼓舞,立志学成归来建设家乡,达成了“解真难、暖人心、筑同心”的联动效应。
产业联建强根基,多方携手惠民生。张掖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组织联动、企业协会参与的三方协作模式,引导张掖超越农业公司、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等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对民乐县支柱产业持续性帮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制定《张掖市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等实施方案,从项目、资金、政策方面扶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立足民乐县六坝镇、永固镇等地马铃薯、中药材种植专用基地建设,开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筛选建立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点17个,引进新品种1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8项,持续推进精深加工企业更新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全县中药材、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双双突破10亿元。同时,联合张掖超越农业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车间教学”“工厂教学”“定向培训”等方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 期,培养“土专家”“田秀才”60名,吸纳1000余名搬迁群众在企业就业,人均月收入4200余元,人均年增收可达4万元以上。永固镇西村结对户张广载在政策支持下加入了民乐县玉丰种植合作社,获马铃薯专家服务团和集华农业公司技术培训、种薯供应和保底收购服务,亩均增收1000元,带动8户脱贫户共同致富,实现了从单点帮扶到系统赋能的模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