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乌江贡米”荣获地理商标认证

来源:张掖日报日期:2022-05-11


“张掖乌江贡米”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这里以盛产“乌江大米”而闻名,自古以来,这里溪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稻米生产条件。近日,“张掖乌江贡米”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书。

“张掖乌江贡米”历史悠久

据地方志记载,“张掖所产稻有粳、糯二种,生长期长,品质特好,以乌江堡所产稻米最著名,曾作为贡米进献朝廷。”乌江稻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据《旧唐书.郭元振传》记载:“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甘州刺史李汉通置屯田,稻丰收穗,一嫌数十解,积军粮数十年。”可见当时水稻种植已经颇具规模。到明、清时期,张掖水稻种植沿黑河流域迅速发展,已形成东至甘州城北靖安,西到高台县西北的黑泉、罗城,绵延二百里的水稻产区。〔明〕弘治初年,甘州行太仆寺卿郭绅有《观刈稻诗》云:“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始勤东作同千耦,终庆西成满万箱。怪得田家频鼓腹,年丰又遇世平康。”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张掖稻田连片、水稻丰收、社会相对稳定的景象。〔民国〕诗人罗家伦也有《咏五云楼》诗云:“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这是对古甘州水乡的真实写照,而古甘州乌江堡则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乌江贡米”历史悠久,据〔清〕《重刊甘镇志》记载,元代甘州所产的白米、白麦均列为朝廷贡品。乌江稻米体长个大,外形独特,米体成鞋底状,两头粗中间略细,一粒米体的长度一般在7-8毫米,其色泽晶莹剔透,宛如翠玉,口感颇佳,米香浓郁,入口筋柔,品质优良,不仅是封建王朝皇家御膳房的上等美味,而且也是张掖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据当地老人回忆,乌江传统种植的“白芒稻”、“黑芒稻”生产出的大米口感非常好,“煮成米饭一粒一粒互不粘连,熬一顿稀饭,满屋子都是米香味”。乌江也因盛产优质的稻米而赢得了“鱼米之乡”和“塞外江南”的美称。

地理位置优越和气候条件独特

乌江镇位于张掖市甘州区西北郊约15公里处,张掖市深处大陆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张掖乌江贡米”的发芽期、茎叶期和灌浆期,当地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适宜的温度为水稻保持旺盛的生理活动提供了条件,使出苗、茎叶伸展和稻米灌浆能顺利进行,尤其是在7月底到8月底的灌浆期,当地日间最高温度可达到28℃以上,高温促使水稻植株内的营养物质在谷穗内快速积累并转化为胚乳,保证了“张掖乌江贡米”碎米率低,同时米粒长个大、颗粒饱满、米体两头大中间略小呈鞋底状。张掖市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可达 3000 小时以上,“张掖乌江贡米”水稻生长周期180天左右,全生育期日照平均时数为1331小时,高于绝大部分稻米,光照能促使水稻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糖分、直链淀粉和维生素,“张掖乌江贡米”因为较长的光照时间所以糖分、直链淀粉和维生素B1含量相比其他种类大米较高。同时,因为当地4至10月日均温差达到 13.4-18.2℃,昼夜温差较大,夜间的相对低温抑制了植物呼吸作用对糖分的消耗,尤其是在“张掖乌江贡米”的扬花期和灌浆期昼夜温差达到13-17℃,为糖分、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在稻米中积累提供了天然条件,所以“张掖乌江贡米”具有色泽如玉的外观、饭粒分明的质感、回甜筋道的口感。乌江镇土壤类型多为草甸土、潮土、灌淤土,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透性好,易于耕作,耕层中营养元素较为丰富,有机质含量约为 17.9g/kg、全氮约0.9 g/kg,全磷约0.76 g/kg。尤其适宜水稻生长所需,“张掖乌江贡米”水稻植株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促进直链淀粉、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生成并积累,直链淀粉含量高因此“张掖乌江贡米”制成的米饭饭 粒分明不粘连、口感筋柔,富含多种氨基酸使“张掖乌江贡米”米香浓郁。乌江镇地处张掖绿洲核心部位,流经该区域的黑河主要由祁连山雪水孕育且长时间潜流在地下,地层溶滤作用的影响使得该地水质中含有溶解于地下岩石中的对人体有益的钙、钾、锌、硒等微量元素,据地勘单位采样分析,当地水样以重碳酸盐型为主,矿化度每升达0.50克左右,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指标。



独特的水源和土壤使得“张掖乌江贡米”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乌江镇位于张掖黑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周边地区无工矿企业,没有工业污染源,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符合优质大米生产 的各种指标,配合当地特有的光热、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造就了“张掖乌江贡米”的优良品质。  

当地特定的人文因素

使用“张掖乌江贡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在生长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如下:沤肥,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在头年稻米收割之后,采集绿肥植物,立冬前深翻埋入稻田发酵沤制,培肥地力作为来年的优质底肥。选种,将稻种倒入混有石灰和泥土的水中搅拌 15 至 20分钟后撇去浮出的稻种。将沉底的稻种捞出清水浸泡清洗25至30分钟,去除杂质和虫卵。处理过后的稻种置于容器内并覆膜封闭, 静置于有光照的场所60-70小时。播种育秧,4月中下旬播种,每平方米播种量55至60克,播种后覆盖有机肥,厚度不超过1cm 为宜。育秧期40天至 45 天。插秧,每行秧苗之间间隔 15至18厘米,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 整,水面上限不能淹没秧苗腰线,否则会造成秧苗缺氧死亡。施绿肥,7月入暑水稻拔节期,收割绿肥植物抛洒入稻田,并用脚踩入稻根旁供水稻吸收,作为追肥为水稻提供氮磷钾等养分,达到以草养稻的目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因素形成了“张掖乌江贡米”米独特品质。



    乌江,因“乌江贡米”而出名,而“乌江贡米”也正是乌江水稻的灵魂。近年来,乌江镇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恢复发展水稻生产,重塑“乌江贡米”品牌。在元丰村打造以“张掖乌江贡米”为主题的,新河田园综合体稻田艺术景观,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以农事活动为基础,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资源及环境资源,打造的集农业种植+立体养殖、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生态科普+乡村休闲为一体的丝路水乡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农业景观化、休闲化,再现甘州稻浪,传承河西贡米文化。实现并恢复“张掖乌江贡米”地方知名品牌。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