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倡议书

来源:张掖市种子管理局日期:2021-09-14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甘农种发﹝2021﹞4号)文件精神,加快摸清全市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创新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类农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和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以及珍稀、濒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特向市内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个人提出如下倡议:

一、种质资源征集的种类

(一)主要粮食作物

谷类作物:小麦、玉米、燕麦、洋麦、大麦、高粱、荞麦、谷子、糜子、稗谷等传统、种植年代久远的古老品种和野生品种。

豆类作物:有大豆、小豆、芸豆、山黎豆、红豆、豌豆、蚕豆、扁豆、菜豆、刀豆等传统品种及野生近缘品种等。

薯类作物:马铃薯、红薯、紫薯等。

(二)蔬菜

根菜类:萝卜、胡萝卜、山药、菊芋(洋姜)等传统栽培和优异野生品种。

茎菜类:葱、蒜、洋葱、甜菜、球茎甘蓝等。

叶菜类:油菜、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甘蓝、花椰菜芫荽、茴香、小茴香等珍稀、濒危、传统品种。

茄果类:辣椒、西红柿、茄子等传统品种。

瓜类:西瓜、黄瓜、甜瓜、葫芦、南瓜、冬瓜等栽培和野生品种。

花菜类:黄花菜等。

野菜类:苦苣菜、石蒜、野韭菜、菜菊芋等野生品种。

(三)油料作物类

亚麻、大油菜、小油菜、芥菜、食葵、油葵、红花及野生油菜等品种。

(四)其他作物类

麻、棉花等种植年代久远品种。

(五)果树类

梨、山梨、桃、杏、李子、苹果、枣、核桃等野生近缘植物品种。

(六)牧草类

草木樨、黄花苜蓿、紫花苜蓿、箭舌豌豆、毛苕子、野豌豆等野生品种和种植年代久远品种。

(七)野生近缘类

各类农作物及果树野生近缘植物和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以及珍稀、濒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

二、资源征集标准

(一)古老、珍稀、特有、优异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

(二)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三)具有潜在种质基因和遗传特征、农艺性状明显、野生近缘特征突出、生物抗性较强、经济价值较高的其它农作物种植品种。

三、资源征集注意事项

(一)参与征集的群众只提供种植区域和生长环境位置线索图片资料,禁止私自采挖。

(二)提供种植果穗和收获种子,严禁借种质资源普查、征集名义采摘、采挖国家列入保护品种和作物的母树、种子、植株,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普查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种质资源普查要求和规范提取种质样品,处于生长阶段的种质须在原地标注并活体保存,保证种质安全,以保证性状观察和种质采收,满足普查机构种质提取和收获要求。

(四)在张掖境内种植年代15年以上的引进繁育品种可作为收集对象,不包括审定(登记)杂交种和育成品种。

(五)种质资源范围为全市一区五县,不得越境采集;不得在微信、朋友圈、QQ等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涉及种质资源生境地等信息。

四、种质征集奖励条件和奖项

(一)奖励条件

1.经国家、省级鉴定收入目录入圃保存;

2.具有重要遗传特征和农艺性状;

3.属于古老、珍稀、特有、名优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

(二)奖项设置

以国家、省级种质鉴定结果作为评奖依据,按种质品种重要性设置,一种(份)一奖。

一等奖:全国性种质资源,国家鉴定为重大种质资源、并收录入库入圃保存。每一(份)种质资源奖金1000元。

二等奖:区域性种质资源,省级鉴定收录和入库入圃保存。每一种质奖金300元。

三等奖:市级性特殊种质资源,经省级鉴定,市级收录保存扩繁。每一种质奖金100元。

四等奖:提供种质线索10条以上,初选入围登记农作物种质资源品种5个以上的奖金50元。

五、种质资源征集时间及联系方式

(一)征集时间:2021年9月10日至2022年9月30日

(二)联 系 人:张金汉(电话:13993623676)

六、技术咨询

刘占鑫 市农科院种质资源所所长(电话:13830655119)

宋学林 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电话:13993692758)

张金汉 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电话:13993623676)

赵芸晨 河西学院教授(电话:15193418068)

王  进 河西学院教授(电话:15193466001)


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

2021年9月10日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