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市临泽县抚彝故地绘新篇 民族团结共富裕

来源:张掖市临泽县日期:2025-10-24

临泽县蓼泉镇古称“抚彝”,自古便丝绸之路要道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近年来,蓼泉镇党委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依托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每年吸引80余名四川彝族群众前来与本地乡亲并肩劳作。镇党委以此为契机,精心搭建各族群众全方位互嵌式发展平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宣讲转化为生动实践,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互助、携手共同富裕的和谐乐章。

党建引领聚合力,探索团结“新路径”。镇党委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基层党建全过程,让党旗在服务各族群众就业一线高高飘扬。为夯实产业基础,镇党委主动作为,协助企业成功流转土地2.7万亩,为规模化蔬菜种植铺好道路。同时,积极与四川凉山州相关部门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打通“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回家门”的一站式就业服务通道。构建“镇零工驿站+企业+村党组织+群众”就业对接网络,并新建“红石榴”就业服务站,设置荷风起,让千年意境在纸端“绽”芳华。当淡雅的墨色与清丽的荷花在画卷中徐徐铺展,课堂里顿时漾起一片赞叹——这是“走入中华传统国画·水墨荷花绘”课程的动人开端。本课面向晚托班学生,以国画荷花为载体,引领孩子们步入中国画意蕴悠远的艺术天地。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墙,免费提供茶水、书报等暖心服务。党员志愿者们主动靠前,开展“结对认亲”等活动10余场次,深入田间地头和务工宿舍,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讲58场次,深情讲述彝海结盟等历史佳话,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理念。

互嵌融合促发展,打造共富“新引擎”。以交往交流交融为核心,以协同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一方面,镇里年均组织200余名本地技术工人赴海南等地开展季节性务工;另一方面,热情接纳80余名四川彝族群众来镇稳定就业,平均务工时间超过半年,各族群众在共同打拼、增收致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帮助大家提升技能,镇里开设“田间课堂”,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种植技术。同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和技能培训8场次,让“五个认同”思想根植于每个人心中。在生产安排上,企业实行混合编班,鼓励各族群众在劳动中互帮互助、互学语言、互传技艺。每年,精心组织“手拉手、心连心”主题联谊活动、趣味运动会等,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情感纽带也愈发牢固。

民生服务提质效,点亮幸福“新图景”。镇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和精准劳务输转,镇内务工人员月均收入超6000元,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依托9个村级联络站,每逢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累计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各族群众互赠特色礼品200余份,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传递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情暖意。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可能遇到的生活难题,创新推出“一家人连心卡”,承诺对群众诉求做到30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受理、3个工作日内反馈,一件件实事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进一步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