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水涵院日期:2025-04-30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祁连山水涵院红沙窝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期,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良种繁育、种质资源优化及关键技术示范等重点工作。自3月下旬以来,基地全员连续奋战30余天,以“抢农时、保质量、提效率”为目标,全面开启春季造林攻坚行动,为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效推进,春季造林成果丰硕
本季造林工作聚焦“扩规模、优结构、强示范”三大方向,实施多项重点任务。良种繁育提质,完成容器苗移栽定植15亩,嫁接繁育优良品种400株,扩建种质资源收集区3亩,定植15个种源文冠果420株;育苗产能升级,实现大田容器育苗1.8万株、温室容器育苗1.6万株,同步推进大田条播育苗15亩、覆膜点播育苗2亩;科研项目支撑,依托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及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形成“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
科技引领,打造生态经济双优标杆
作为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水涵院红沙窝试验站长期致力于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等工作。通过系统开展物候监测、品种选育、嫁接改良等科研实践,基地已成功培育出“祁研1号”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省级认定良种,并构建起涵盖育苗、栽植、管护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文冠果根系发达,兼具防风固沙与经济效益,其果实可精深加工为食用油、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基地负责人赵明表示,团队通过多年攻关,在种质创新与种植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经济林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并制定地方标准2项。
创新驱动,擘画绿色发展蓝图
近年来,基地通过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显著提升文冠果产业综合效益,累计推广良种苗木超百万株,带动周边区域生态修复与特色林果业协同发展。下一步,基地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良种选育迭代,推动文冠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供稿:祁连山水涵院 赵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