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林科院日期:2025-10-24
近日,张掖市林科院内思想激荡、智慧汇聚—来自全市各县区的30余名林果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林果产业“痛点难点”“升级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以“头脑风暴”凝聚发展共识,为张掖市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座谈把脉:直击痛点,“金点子”精准破题。
“当前果园管理成本逐年攀升,商品果率与品质提升陷入‘慢车道’,市场行情波动更是让从业者心里没底。”座谈环节,张掖市优质林果专家服务团成员、正高级工程师窦长保率先“精准把脉”,点出产业发展的核心堵点,引发全场共鸣。

直面痛点,“智囊团”随即支招献策。来自专家服务团的高级工程师黄子杰提出解决方案:“要破解困局,既要加快适宜新品种引进,补上‘源头短板’;更要打响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推进绿有机产品认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同时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林果‘值钱’更‘增值’。”

企业家代表的“一线声音”则更接地气。企业家代表唐恭馀结合实践坦言:“现在果园管理越来越讲究精细化、标准化,光靠老经验行不通!得更新发展理念,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把‘提质增效’落到每一个管理环节。”而企业家巴志强对“标准化管理技术”的迫切需求,更是道出了众多一线从业者的心声,让讨论直指产业升级的“实操关键”。

现场教学:实地探路,解锁全产业链“新密码”。
座谈结束后,专家与企业家代表共同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展开一场“沉浸式”现场教学—从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杞瑞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生产,到张掖市甘州区青绿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精细化采后管理,再到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梨树示范园、民乐县大可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田间管理,以及甘肃睿裕祥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品牌化运营,一行人全程观摩了林果产业“从田间到市场”的全产业链实践,直观感受标准化、科技化对产业的赋能作用。

“高校、科研院所不能‘闭门造车’!”河西学院副教授梁飞林结合实地见闻提出建议,“要建立产学研用常态化协作机制,让科研成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把技术支撑做细做实,才能真正解决一线难题。”张掖市林科院正高级工程师冯军仁则补充道:“林果产业发展,品种创新是‘源头活水’,但技术管理更要‘久久为功’,唯有持之以恒,才能见实效、出成果。”

凝聚共识:科技赋能+市场导向,锚定发展新路径。
针对座谈与现场教学中梳理出的问题,张掖市林科院技术人员与优质林果专家服务团迅速形成共识:以“科技”为刃破解技术瓶颈,用“市场思维”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既共同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又携手共享产业发展机遇。
这场“头脑+实地”的交流活动,不仅是张掖市林科院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实践,更搭建了一个“知识更新、技能提升、资源对接”的优质平台—既为基层林果技术人员注入新思维,也让专家智慧、企业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未来,这些凝聚而成的“发展良方”将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张掖林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市林科院 李晓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