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老军乡:党建引领促搬迁 一体谋划强振兴

来源:山丹县搬迁办日期:2022-09-09

今年以来,老军乡党委、政府抢抓政策机遇,立足乡情村情,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相关部署和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搬迁抓党建,围绕党建促搬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完善了“紧盯一个目标、健全三项机制、抓好三大关键、落实四项保障”的“1334党建+搬迁”工作模式,稳妥有力推进了全乡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

一、紧盯一个目标。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乡村示范创建、农村空心化破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治本之策,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这一目标不放松。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第一时间召开乡党委会、咨询问政会、分析研判会、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高标准编制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突出把组织领导、群众需求、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贯穿地灾搬迁全领域全过程,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助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样板工程。

二、健全三项机制。健全集中高效的指挥机制。成立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包村领导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的10个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任务、时限三张清单,实行专班攻坚、包户落实、绩效考核挂钩机制,构建“攻坚专班为责任主体,干部顶上、党员靠上、群众跟上全力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地灾搬迁工作。实行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干部、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引领带动作用。采取“一档(建立拆除户信息及房屋拆除前、中、后照片“一户一档”资料)、两清(讲清政策、捋清任务)、四带头(党员、公职人员、村干部和党员干部亲属带头)、六到位(靠实责任、宣传动员、签订协议、安全拆除、资金兑付、搬迁安置到位)”的工作方式,坚持一线担当勇作为、一线攻坚解难题,确保目标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强化从严从紧的督办机制。成立由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督战工作专班,严格落实“日报告、周调度、月评比”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推进表”推进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并将地灾搬迁工作作为干部评优晋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层层压实责任,倒逼工作落实,激发干部动力。

三、抓好三大关键。精准识别捋清底数。紧紧围绕全乡党建引领“一核两村三点多元联动”的乡村发展格局,按照“覆盖全乡、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共摸排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数1948户6166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乡搬迁任务,确定2022年度搬迁850户2576人,将潘庄村、李泉村、孙庄村等沿浅山区4个村、6个社作为整村整社搬迁重点对象,切实做到系统规划、厘清路径、底数清楚。全力攻坚拆除房屋。按照“拆整社、推整村,腾周边、集中心”的搬迁思路,打破地域条块限制,精准分类施策攻坚,多频次“面对面、一对一”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将支部的战斗力、党员的示范性、干部的能力水平体现在拆迁中,做到应拆尽拆、应拆先拆。至目前,已签订协议612户,拆除隐患地房屋456户,建成整村推进示范点1个,整社推进示范点4个。分类施策妥善安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紧盯“搬到哪”精准对接,采取以县城搬迁安置和乡镇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为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选址新建乡镇集中安置点1个,同步配套水、电、路、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工程,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生活品质。至目前,全乡摸排落实的850户搬迁任务中,县城分散安置616户,中心村安置88户,乡镇集中安置点56套房屋已全部搬迁入住,并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二期工程,新建50-70㎡安置房36套。

四、落实四项保障。强化组织领航定向。着眼“原籍管地管林,新村管房管人”的原则,依托老军乡生态搬迁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将集中安置点纳入共同体一体管理,全面摸清集中安置点搬迁党员底数,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服务站”,健全联系服务机制,建立需求、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促进“快融入”的供需对接。并结合“学清单指引”“三进三问三查”“一行动一活动”等活动,扎实开展党性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情、用心、用力解决搬迁群众的疑难事、揪心事、操心事。着力构建乡风文明、和谐稳定、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实现人口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设施集中配置、社会集成治理的聚集示范效应。强化扶持稳定增收。用足用活用好搬迁政策,融合推进搬迁群众“产业就业稳一批、公益岗位吸一批、自主创业扶一批、外出务工转一批、社会保障兜一批”的“五个一批”安置措施,谋划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土地整理项目,同步推进搬迁腾退,同步落实拆旧复垦,通过对迁出地复垦土地实施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等方式,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2022年落实复垦土地840亩。依托各村现有养殖小区,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政策扶持,农户自建”的方式,开工新建搬迁安置集中养殖规模经营示范点2个,计划集中搬迁养殖大户52户,并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企业、农户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发挥集中安置点交通区位优势,修建沿街住宅商铺,着力发展以产品展销、餐饮服务、物流中转、应急救援为主的通道物流服务产业,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持续走好劳务输转的增收路径,以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基地,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搬迁群众在乡域工农企业、合作社就近务工,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强化宣传广泛动员。采取会议恳谈、外出观摩、算账对比、解疑释惑等方式,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实地参观考察、印发《致老军籍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讲解,统筹算好安全帐、民生账、长远账、经济账,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抢抓难得机遇,享受政策红利,切实让群众打消后顾之忧,将其思想从“要我搬”转变为“我要搬”。强化担当践行使命。坚持把狠抓落实作为最鲜明的工作导向,将地灾搬迁工作纳入 “定责、定标、定人、问效”乡村干部“三定一问”考核机制,树牢“一盘棋”、工作“一个调”、严守“一把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进一步锻造抓落实的优良品格,强化抓落实的责任担当,提升抓落实的专业能力,以“事不过夜”作风和“钉钉子”精神笃定干事,努力为全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打造“老军样板”,贡献“老军经验”。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